【人間社記者觀珩綜合外電報導】柬埔寨暹粒省吳哥窟古蹟群列入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已滿二十年,日前舉行「吳哥地區旅遊業永續發展」國際研討會,責成有關單位加強對古蹟的管理,暹粒省清潔城市建設、制定文化古蹟與自然景點旅遊路線,並發展更多旅遊產品。
吳哥王朝十二世紀在吳哥(Angkor,梵文意為首都之城)建造宮殿和寺廟,成為高棉人的宗教和精神中心。吳哥古蹟群占地約四百平方公里,有近百處旅遊點,是世界最大的宗教建築物,與埃及金字塔、印度泰姬陵等齊名。吳哥窟保存完好的五十四個佛塔,四面都鑿有聞名於世的「吳哥微笑」,高棉人相信,那迷人的笑臉是神的臉龐,祈願永遠留住神的聖容。
自一九九二年名列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以來,吳哥每天接待大量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特別是小吳哥,是古蹟群中最重要的景點之一,尤其每年十二月至次年二月是當地旅遊旺季,每日接待遊客逾二萬人次。
去年,柬埔寨接待外國遊客二百八十萬人次,暹粒省占五成六。根據柬國政府設定的目標,至二○一五年,將吸引外國遊客四百五十萬人次,至二○二○年達到七百萬人次。
經過近千年的風雨,吳哥窟大部分的寺廟、城堡、宮殿和花園已是斷垣殘壁,現存最完整的寺廟小吳哥是柬埔寨的象徵,被設計在柬埔寨的國旗上。
一九九三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日本東京舉行「保護吳哥窟遺址政府間國際會議」中通過《東京宣言》,並成立保護遺址的國際協調委員會,號召各國出錢出力,維護吳哥窟—全人類共同的遺產,也是共同的責任。
中國大陸主要負責修復吳哥窟周薩神殿的主殿、副殿、圖書館及附屬設施。在吳哥窟遺址設置五百個文物員警,以保護文物不再被偷盜,對於已被盜走的文物,也制定了被盜文物清單,請求國際社會配合協尋。日本則幫助維修周邊廊內的藏經閣等。
德國飛天女保護工程(GACP)致力保護吳哥窟的飛天,與其他浮雕裝飾免遭損壞,修繕工程還包括整治結構倒塌等。該組織調查發現,約有二成的神像條件極差,主要因為岩石的自然侵蝕和風化,但一部分是因先前保護不當。
雖然大部分維修保養工作由外國政府贊助的團隊進行,但當地旅遊業者還是為維修工作提供一些額外資金,例如全吳哥境內的門票收入,約有三成用於吳哥寺。二○○四年,聯合國已將吳哥古蹟從瀕危世界文化遺產名單除名,但吳哥古蹟群的維修工程仍持續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