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醫療科技日新月異,不久後將有「醫療機器人」,它們可以在手術室裡把手術刀遞給醫師,或到血庫中找出適合病人的血液,更可以代護士接電話,回答一些較基本的問題,使護士有更多的時間照顧病人。
美國紐約一位外科醫師已發明一個外科手術護士機器人,並命名為潘妮洛普。這個機器人不但能將正確的手術刀遞給醫師,手術刀用完後,還會記錄醫師是否將手術刀歸還原處,以避免手術器具不小心留在病人體內。這位外科醫師發明手術護士機器人的用意是在增加手術的安全性,並適應外科手術護士愈來愈少的現況。
加拿大護士協會研究員維侖紐夫曾發表一篇研究論文,內容提到加拿大至二○○九年時,將會短缺至少一萬八千名護士,至二○二○年時,大部分仍工作的護士年紀已超過五十歲。
由於城市人口增加,全球性的疫病隨時可能發生,護士的工作壓力將愈來愈重。
他認為,日本最近研發的一種醫療機器人,也將可以紓緩護士不小的壓力。
日本由於養老院老年人口增加,護士無法照顧到每一位老人,因此一些醫療儀器公司研發出一些可以代替護士的機器人,它們可將病人從床上抱起。
日本還發明全自動的洗澡機,這些自動洗澡機不但可以自動將行動不便的老人搬進搬出浴盆,還能為老人在浴盆中洗澡。
還有一種名為Actroid的醫療機器人,它聽得懂四萬個日本片語,能在醫院詢問台招呼病人,還可以給病人指示。
不過,一些護士仍懷疑,不管醫療機器人的設計再精密,也無法取代真人給予病人的那種細緻的照顧及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