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第十六屆國家講座主持人暨第五十六屆學術獎頒獎,得獎人吳安妮(左起)、陳良基、陳榮凱開心合影。圖/中央社
【本報台北訊】出身雲林農家、沒喝過洋墨水的「土博士」,生長在偏遠山區、基層員警的女兒,昨日分別獲得國家講座主持人及學術獎殊榮。他們不僅是學術成就高的「經師」,也以自身刻苦奮鬥的故事,扮演典範「人師」角色,勉勵青年學子。
教育部昨日舉辦第十六屆國家講座主持人暨第五十六屆學術獎頒獎典禮,共六人獲國家講座主持人,每年可獲一百萬元獎金,連續三年共三百萬元;學術獎得主十一人,每人可獲六十萬元獎勵。
學術獎得主吳安妮,來自深山偏鄉,爸爸是台中和平鄉基層員警,媽媽不識字,她因不想成為社會邊緣人,靠「讀書開路」來改變宿命。現於政大會計系擔任講座教授的吳安妮,長期從事田野實證研究,在美國會計協會的統計中,是「管理會計」領域過去六年及十二年期刊論文累積,台灣唯一躋身前一百名的學者。
但吳安妮讓人矚目的不只是學術成就,還包括坎坷的求學過程。
吳安妮從小負擔家務,小學就得早起生灶火煮飯,再搶坐第一班公車上課,學費是靠採水果、挑磚頭、幫工人煮飯等零工賺來的。吳安妮大學聯考失利就讀夜間部,原以為大學畢業是終極目標,但聽到父親朋友一句「沒有見過夜間部能夠念博士的」,又激起她的好勝心。
吳安妮研究所考了四年才錄取,取得碩士學位後參與公費留學考試也考了兩次,終於如願到美國華盛頓大學攻讀博士,卻因為英語能力太差,差點被退學。吳安妮說,她不願屈服於任何挑戰,最後竟然締造華盛頓大學會計博士班的紀錄,三年九個月就取得博士學位,一般人都得熬六至八年。
吳安妮永遠抱持著正面的價值觀,「只要相信生命是光明的,就不怕面對挑戰」。從不會講英文、面臨退學,到走上國際舞台,她成為「永不放棄」的最佳典範。
台大電機系講座教授、國家實驗研究院院長的陳良基,二度獲得國家講座殊榮,將晉身為終身榮譽講座。出身農家的他,大學到博士班都讀成大,他是全球第一個成功研發出「IC驗證」的人,退伍後立刻被台大挖角。他笑著說,為了在台大很多閃亮大師底下「求生存」,研究鎖定能幫產業升級的領域,例如現在廣泛應用的3D影像技術,就可實際運用在3D清明上河圖。
他認為,不能創造價值的創新點子,都只是空談。頂大學生比別人享受更多教育資源,應該要為社會創造更多工作機會,而不是跟別人搶工作機會。大環境不景氣,年輕人面臨22K的就業困境,陳良基期勉年輕人培養「別人非來找我不可」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