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一高五股到楊梅高架線,日前中壢到楊梅路段開放通車,可稱為「壢楊高架」。這段路在十六日通車時還著實塞了一陣,也有人覺得建得太高,懼高症發作不敢繼續往前開,最後出動國道警察救駕;但瑕不掩瑜,未來全線完成後勢必可以紓解中山高五股楊梅間的車流。身為催生者之一,日前上路試開,心中的興奮恨不得打開車窗大喊大叫。
看著窗外井然分道的車流,讓我回憶起最初五楊高架就是在塞車中誕生。二○○七年下旬,當時身為總統候選人的馬英九先生在一次桃園座談少見地遲到,以至於發生全場苦等至少半個小時,才見到候選人一行的尷尬場景。這個破壞準時紀錄的殺手,就是中山高五股楊梅間的大塞車。
事實上,只要稍就當地居民打聽,便知道五楊段塞車早已惡名昭彰,經年累月地浪費了往返民眾的時間。其實桃園縣府在很久之前,便一直提議施作拓寬或高架工程,但都被當時執政的中央政府以經費有限、無法支應工程款為由,屢次拒絕。後來馬總統把這個案列入愛台十二項公共工程,於是出現了興建中山高五楊段的曙光。
後來遭逢金融風暴,為了振興經濟,工程會范良銹主委和我當時就提出了讓五楊高架興建加速進行的提議,而將原預計六年的工期壓縮至三年。在當時擴大內需振興經濟方案的「高、快速公路健全路網」項目,納入了全長四十公里的五楊拓寬工程計畫。這項計畫由中央政府負責全部預算,動用包括中央特別預算、中央公務預算及國道基金等財源,以打造一條不再繼續塞車的通暢道路。
十二月十六日下午四點中壢楊梅段通車,是五楊高架歷史性的一刻,也是振興經濟方案的一項具體成果。交通部預計兩個月後,也就是明年二月,五股至中壢轉接道段能夠通車。果真如此,這個高架線就可以在春節前後開始發揮紓解南來北往車潮的效用,我想這應當是政府送給行車者最好的新年禮物。
我們希望不但五股楊梅高架路盡快完工,其他桃園地區在施工中的交通計畫也可以如期完工,包含機場捷運線延伸到中壢火車站。目前很多年輕人感嘆在雙北市買不起房子,桃園的房價相對而言十分低廉,如果捷運等交通建設陸續完工,會提供年輕人在桃園安身立命的動機。這對於日日畏懼人口過度快速下降、各種社會保險面臨衝擊的政府而言,應當是一個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