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樟樹林滴水坊外面走道往大佛方向拍攝,濃密的樹木取代了大佛的基座,形成大佛「漂浮」的感覺,同時也更襯托出大佛的雄偉。 圖/人間社記者莊美昭
關於莊美昭
莊美昭師姐謙稱自己只是一位攝影愛好者,談不上「教」人如何拍照,只是將自己在佛館的攝影經驗和大家分享。她因為受到好朋友徐明正及劉盛興兩位攝影大師的影響,而開始接觸攝影,但真正感覺到自己攝影技巧進步,則是在到佛光山協助拍照之後。
佛光山提供了最佳舞台讓她盡情發揮,找到自己真正想拍的,並塑造了自己的風格,拍照之餘更能接觸佛法,所以她更樂於在佛光山當義工。
美昭師姐與佛光山的因緣,緣於學佛甚久的堂姐莊月香,堂姐介紹她到人間佛教讀書會總部當義工,這是她和佛光山結緣的開始。後來法師看見她到雲南、西藏所拍的照片,於是請她回佛光山拍攝閱讀博覽會活動,結果回去拍照時,又被聘任為人間社記者,從此與佛光山結下不解之緣。
多年來,美昭師姐對佛光山的活動可以說是「無役不與」,在許多刊物和宣傳海報上都可以看到她的作品,而佛館從無到有的過程,也在她的鏡頭之下一一呈現。
另類Kuso
佛陀紀念館落成一周年,已然成為台灣新興的旅遊景點,而佛館建築雄偉、景色優美,更吸引遊客一定要拍下「到此一遊」的紀念照。為了讓遊客都能留下最美好的記憶影像,也讓還沒時間到佛館的民眾能夠見識佛館之美,本報特地情商對佛館「知之甚詳」的攝影義工莊美昭師姐,為讀者進行一場紙上導覽。
美昭師姐表示,到佛館參訪拍照,留下美好紀錄是首要,不要因為天氣陰晴而影響拍照的情緒。不同的天氣變化會有不同的景致,而佛館在任何時候都有超乎想像、令人驚艷的景色。
對於遊客必拍的佛光大佛,如果把大佛當背景拍人像照時,被攝的人要靠近相機一點,拍起來人才不會顯小、不清楚。如果只拍景觀和建築,可考慮把八塔和大佛一起入鏡,全景拍攝可以顯現環境的比例,更能彰顯大佛的雄偉氣勢。至於採光方面,上午十時以前最佳,因為大佛的臉部是正向光,不會有陰影,雖然比較沒有立體感,但顏色亮麗無比;而正午時刻太陽直射,陰影相對明顯突兀,仍可概略描繪輪廓;晨昏則是美昭師姐最喜歡的時刻,整個佛館天空雲彩變化萬千,端看拍攝者喜歡的風格決定。你可以早上來館時拍一張,下午要離去時再拍一張,比較不同的感覺。
至於八塔以及代表「四聖諦」的正覺塔,也可比照拍攝大佛的方式採光取景,但建議拍攝時納入藍天與綠地,更能襯托獨特的園林造景與建築風格。如果對建築情有獨鍾,那麼單獨取景拍屋簷庭閣也是不錯的選擇。
另外不容錯過的,還有兩側的風雨走廊,大理石板上刻有字及圖案,還會倒映對面的景觀,是絕佳的攝影題材;外牆兩側更有全台唯一水墨半立體的雕塑,也是留下倩影的好背景;而石雕羅漢造型優雅,也可以為作品加分不少。
美昭師姐透露,樟樹林滴水坊外的區域,也是一個適合拍攝大佛的點,那裡有假山、樟樹隧道、樹林可以當作前景,用自然的景致襯托大佛,呈現另一種風情,遊客不妨試試。
美昭師姐特別叮嚀遊客,拍照時一定要注意腳下,別只顧著看鏡頭,因為佛館建築坡地有台階等高低的落差,尤其天色較暗時,更要特別小心腳步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