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蓋洛普民調中心公布全球一百四十八個國家、地區幸福感排行榜,巴拿馬奪榜首,拉丁美洲國家前十名裡占八位,台灣是亞洲四小龍中最幸福的國家;新加坡人最缺乏正面情緒,幸福感墊底。
蓋洛普在二○一一年對一百四十八個國家、地區以電話和面談調查一千名十五歲以上民眾,問他們五個問題:你昨天感到獲得充分休息嗎?你昨天有沒有整天受到尊重?你昨天有沒有微笑或笑口常開?你昨天有沒有學了或做了什麼有趣的事?你昨天大部分時間快樂嗎?
幸福感前十名是巴拿馬、巴拉圭、薩爾瓦多、委內瑞拉、千里達 、泰國、瓜地馬拉 、菲律賓、厄瓜多、哥斯大黎加,其中只有泰國和菲律賓不在拉美。結果顯示,幸福感最高的國家不是全球極富的卡達;不是人民平均壽命最長的日本,也不是大學畢業生比例最高的加拿大。
美國和大陸有百分之七十六受訪者回答正面,台灣緊接在後有百分之七十五,日本百分之七十二,香港百分之六十九,南韓百分之六十三。新加坡以百分之四十六墊底。
這樣的幸福感名次可能令許多分析家和國家領導人感到意外。傳統的幸福指標大多偏重經濟,但巴拿馬人均GDP是全球第九十名,而新加坡的人均GDP全球排第五名。蓋洛普全球幸福感排行榜與傳統的幸福指標不太一樣,顯示在GDP、學歷、長壽等傳統指標之外,幸福還有其他構成要素。
拉丁美洲人說,蓋洛普所提的問題觸及他們最根本的層面:他們重視朋友、家庭、宗教,這些都是艱苦的日常困境打不倒的正面態度。
排第七的瓜地馬拉,內戰十年、幫派橫行,凶殺率全球數一數二,在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榜(壽命、教育、人均所得)上的名次只高於伊拉克。但瓜地馬拉網友說:「我們臉上常微笑,雖有林林總總問題,但環境優美,使人忘懷俗慮。」
新加坡人民富有,社會秩序井然,但排名低得出奇。三十三歲新加坡商人說:「我們千辛萬苦勞碌,沒空度假,也沒放鬆,總往明天看,下個期限、下次會議是什麼時候?這裡根本談不上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新興的「幸福經濟學」顯示,富庶國家可能非常不快樂,貧窮國家人民反而充滿正面情緒。幸福經濟學在平均壽命、GDP、大學畢業生比例外,另尋幸福指標,期許政府調整領導策略,在傳統指標之外多加把勁。
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卡尼曼與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教授狄頓研究指出,在美國,年所得對日常幸福感的影響上限是七萬五千美元(約新台幣二百一十八萬元),過了這個上限,多出來的所得無助於增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