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爸媽和佛光青年談信仰傳承,上圖為佛光青年組推派十六名幹部,與佛光爸媽交流看法,青年並以舉牌方式表示意見,○牌表認同。右上圖是十六名佛光會幹部組成的佛光爸媽團,以交互提問方式和青年分享。圖/人間社記者蘇少暘
【人間社記者陳昕亞、戴君純大樹報導】「信仰傳承」座談日前在佛光山福慧家園舉行,由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與中華佛光青年總團共同舉辦,兩千餘人參與。座談有四大議題─談我與佛教信仰、談佛光會與我、談組織運作、談永續傳承等,由佛光人林文輝、佛光青年張睿邗共同主持。座談形式分為佛光爸媽組與佛光青年組,每組各推派十六名幹部,以交互提問、個人發表的方式,探討佛教信仰的傳承目標,了解世代間的觀念差異。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副總會長陳嘉隆談起加入佛光會的因緣,從年輕至結婚成家,經濟狀況雖不富裕,但生活簡單,不虞匱乏,直到事業有成逐漸富裕,卻發現心靈和生活不安定,在猶豫的人生中不斷尋找答案,直到與佛法相遇,透過「做中學」逐漸整理好自己而獲得安定。陳嘉隆表示,「清晰與平穩的力量亦在心底浮現,找到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父親是那種一旦深入一件事,就會帶著全家、朋友一起參與的人。」陳嘉隆的女兒有圓法師表示,他和弟弟從小就到道場參加兒童班、跟著父母做義工;稍長後,在佛光山許多利人的活動中,跟著雙親賑災、護教,看到爸媽因為深刻體認佛法,積極實踐菩薩道,他不僅耳濡目染,也見證父親的改變。
「父母的身教很有力量」,他說,在學業告一段落後,便自願進入佛光山叢林學院就讀,而後選擇出家。信仰傳承,並非三言兩語就能道盡,但因全家人一起在人間佛教的道場走過,學佛變成生活中很自然的事。
佛光青年古嘉琦表示,四年前成為社會新鮮人時,對於從事保險業務員這份深具挑戰的工作,曾經掙扎和不解,因為和佛法相遇,讓她逐漸充滿自信與能量,並且更能以智慧去面對解決問題。她也和與會大眾分享自己在青年團裡「麥克風的圓夢人生」,藉由發心承擔,承接各類活動主持人,與大眾歡喜結緣。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署理會長慈容法師分享人生經驗談,他從年輕時決定跟隨大師,至今近一甲子的服務,從未後悔;雖事務繁忙,但卻感到心境日愈年輕,不斷在學習成長,生活過得充實自在。
「宗教是我們的特色,信仰是我們的驕傲。」不論是佛光青年或佛光會員,參與會內組織、討論或是教學等各種事務及從事義工,己身的付出與法喜充滿,在世代交流中,深切表達出信仰傳承的愛與收穫,並呼應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理念,也是佛法永續經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