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桃園訊】中山高速公路「五股至楊梅段拓寬工程計畫」中壢楊梅段昨天下午通車,全長約十二公里,未限制高乘載,但禁行大貨車。由於昨天下午北上車潮湧現,雖然減緩一些車潮,但北上中壢至桃園段無論是平面或高架,時速都僅二十多公里,形成「雙塞」現象。
交通部長毛治國、桃園縣長吳志揚與多名立委昨天上午主持中壢楊梅段通車典禮,並舉行剪綵儀式。毛治國表示,五楊拓寬工程全程四十公里,中壢楊梅段的十二公里先完成,後續五股到中壢之間二十八公里路段,希望明年一月底、二月初開放全線通車。
毛治國說,五楊高架全線通車後,約有百分之三十車輛會移到高架,其餘地面路段留給台北桃園通勤使用,解決桃園路段長期嚴重塞車問題。
他說,通車路段從規畫到通車歷經三年多,而五楊高架工程在難度上又比汐止到五股段高,吸引外國工程團隊來台取經。國工局表示,中壢楊梅高架段全部採用先進預鑄節塊吊裝工法施作,總計預鑄節塊近六千塊,入圍工程會金質獎。
吳志揚也希望五楊高架工程全線完工後,有效紓解中山高北部地區的交通,使「高速公路成為名符其實的高速公路,而非慢速」。
國道新建工程局指出,通車路段為兩個車道,沒有高乘載限制,禁止大貨車,行車速限與中山高相同為時速一百公里,以服務長程的車輛為主,往來中壢、平鎮、幼獅、楊梅南北向的短程車輛,仍由原有國道一號平面車道進出;長短途分流後,中壢到楊梅路段的時速,可望達到八十至九十公里。
南下駕駛人可從中壢轉接道(中壢戰備道,約中山高五十九公里)上五楊高架,在抵達楊梅收費站前(約七十一公里)下高架橋。北上車輛過了楊梅交流道後,可右轉直接高架道路,在中壢戰備道下高架,再轉進平面道路,約可節省五至八分鐘車程。
昨天下午通車後,北上車輛一離開楊梅收費站,立即打右轉方向燈,一輛接一輛靠右行駛上高架道路。不過,很多駕駛人反映,高架道路的標誌太小,看不清楚,且平面和高架「平行」,如行駛內線駕駛人緊急切入外側高架,很容易發生車禍。此外,五楊高架南下終點前方就是楊梅收費站,出收費站後,八線車道縮減成三線,很容易造成回堵。
另外,五楊高架路段動輒距離路面四十公尺以上,雖然兩側水泥加鐵欄杆高約一點三公尺,高速公路警察局仍呼籲保持行車安全距離,避免發生追撞,變成「空中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