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以色列與哈瑪斯經歷八天的衝突並達成停火協議後,贏家與輸家已開始在中東地區塑造新的政治聯盟,且勢必改變許多中東國家的命運。而埃及總統穆希能夠在各方利益錯綜複雜的「雷區」內,駕輕就熟地掌穩舵盤,不但令各界跌破眼鏡,也使他成為最大的贏家。
華府伍德洛.威爾森研究中心中東學者米勒表示,「外界原本認為這位民選的埃及總統是一位弱勢的領導人,但他的表現的確令人刮目相看。」穆希證明他擁有把哈瑪斯推上談判桌的籌碼,又能成功斡旋停火協議,使他在阿拉伯世界與美國方面取得了亟需的政治資本。
其次對以色列及總理納坦雅胡而言,也是一次合乎水平的勝利。以色列即將在幾個月後舉行選舉,而納坦雅胡居然一舉幹掉哈瑪斯的軍事領袖加巴利。
不過在戰場上,真正的贏家其實是美國提供給以色列的「鐵穹」防禦系統,先後擊落數百枚哈瑪斯射向以色列的火箭與飛彈。
弔詭的是哈瑪斯也靠著既勇於對抗以色列,又能達成停戰協議而嶄露頭角。米勒指出,「哈瑪斯以更強勢的姿態出現,整合了加薩走廊的控制權,也獲得更大的合法性。」
在巴勒斯坦人民的眼中,加薩民兵領袖這回比以往更勇敢對抗以色列,火箭也比過去射得更遠。未來如果各方面能達成更廣泛的協議,加薩目前遭到的經濟封鎖也將有所緩解。
至於伊朗,儘管一向與哈瑪斯往來密切,這回卻只是隔岸觀火;而伊朗提供給哈瑪斯的飛彈,有數百枚在飛往以色列的半空中被「鐵穹」攔截下來,也使得伊朗的氣勢大為減弱。現在如果以色列攻擊伊朗,伊朗還能指望哈瑪斯在後面牽制以色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