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出席「新北市外籍勞工演講比賽」,外籍朋友分享在台灣生活的精采故事,聽了令人內心激動不已。
此次比賽演講題目有「雇主與我」、「台灣的生活點滴」和「工作心情故事」;分國語、台語兩組。每位參賽者無不卯足全力,即使口語表達稱不上流利,但真情流露的演講,字字句句刻畫了在台生活工作的面貌,聽眾當可體會他們的感受。可惜現場除了參賽者及母國的友人外,本國人觀賽者甚是零星,殊為可惜,錯過了解外勞的好機會。
近年來外籍勞工人數不斷攀升,去年台灣有約四十二萬名外勞,他們努力工作換取報酬,天經地義,卻常在媒體上看到關於他們的負面新聞。如外勞工資應與基本薪資脫勾、外勞逃逸事件激增及外勞即將取代本勞,造成台勞失業威脅等等。
然而,他們默默在底層奉獻與付出,卻乏人關懷。似乎大部分的台灣人,還是存在著視他們為奴工的心態,以為雇用外勞就可以極盡所能利用。
曾數次接獲民眾反應為何不放寬巴氏量表,讓雇不起本國籍照顧服務員的人,也能申請外勞。然深入了解才知道,只有外勞才願意二十四小時留守,申請不到外籍看護工的民眾氣憤難耐,抱怨假日無法親自照顧家裡病患,因為平時上班很累,難得假日可休息,如果還要撥時間照料家人,豈不累壞。
但是經濟又不允許找本國籍照服員,政府的作為,簡直置無法申請外勞的小老百姓於艱困窘境。言下之意,就是外勞可以全年無休,讓家屬完全不用負擔照護責任。
其實很多的外勞從照顧病人、清潔家庭、兼顧店面生意和接送小孩,工作內容無所不包,甚且在假日被載到雇主親戚友人家,繼續工作。被框限於無止盡的工作,只因他是外勞。
由於語言、生活步調差異,部分外勞恐有精神壓力,有時還會遭遇就醫上的困難。醫師說,在臨床經驗中,最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為憂鬱和焦慮。跨國移工過程雖然充滿新奇與熱誠,但也承受著許多壓力,包括文化差異、語言隔閡和人際關係困難,這是不容忽略的課題。
外籍勞工雖然不能在台灣落地生根,但他們也和你我一樣立足台灣,為未來而奮鬥,愛無國界,請伸出友誼的雙手,珍惜這份情緣。
周玫良(新北市/國會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