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收到故宮博物院的一份通知單,是邀我參加為「大故宮」計畫所開的公聽會。他們為了廣徵各界的意見,邀請的對象有名有姓的就有六、七十位,其中包括文化界、博物界、建築界的專家,中央與地方關心文化的民意代表,當然也開放給社區民眾自由前來表示意見。我收到通知書有些不知所措。照說應該受寵若驚才對,但是在短短的一、二個小時的公聽會中有上百人參加的公聽會,我去參加能起什麼作用呢?
我想不透故宮為何要辦這樣的公聽會。所謂「集思廣義」在這樣的集會中可以有所幫助嗎?七嘴八舌的意見表現出來,他們又要怎麼處理呢?不是真正以為有用吧!我悟到這是政府處理文化事務的政治手段。政府的文化單位遇到什麼眾說紛紜的文化課題,在做成決策前總是為平息反對的意見,舉辦些公聽會、座談會、研討會之類,讓有不同看法的人發洩一番。由於參加的人很多,大家都不能暢所欲言,但都可以說個三言兩語,總算表示了意見。最重要的是,大家發洩過了,同時聽到了很多人的不同的意見。這樣以來,沒有人會再堅持自己的看法,就可以勉強接受政府所做成的決定。因為這種會是不可能做成結論的。
在政府執掌的事務中,好像只有文化事務習慣於這樣做。有人認為這與當前的媒體文化有關,文化政策比較容易受到批評。其實是因為在民主社會中,人人都覺得自己懂得文化。反過來說,政府插手文化並非必需,文化的政策也沒有必然性,政府要有所作為,並沒有絕對的說服力。與國防、經濟等關係於國家存亡、民生樂利的政策比較起來,確實爭議較多。舉例說,前一陣子我聽說台中市政府決定建一座「台中塔」,打算建得超過台北的一○一大樓,又打算在這座高塔中設一座博物館。像這樣的計畫只是政治人物利用文化來增大影響力的一種方法,耗費極大,又沒有必要性,任何有理性的市民都會搖頭。可是提出構想的政府官員,卻是理直氣壯的。
這類的怪現象也許是因為大家相信文化事業是來自創意吧!所謂創意好像就是文化人的靈機一閃,然後就是努力促其實現。在以文創掛帥的這個風潮中,創意好像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力量。它要受到鼓勵、受到尊重。其實這是非常錯誤的觀念。
創意只是系統思考中的一個過程。這一點,文化與其他事業並沒有什麼不同。除了純藝術創作之外,凡是涉及於政策者,都不能不使用頭腦從事理性思考,文化性的建設計畫自然也不能例外。所謂理性思考,就是在籌畫一個事業時,先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近年來大家喜歡用願景二字,其意義是相同的。但願景與夢想類同,未免太過浪漫;目標則指經過理性的分析所得到的答案。這是因為我們要做任何一件事,開始時都是因為有問題要解決,不是做了一個荒唐的大夢。台中塔是如此,大故宮計畫何嘗不是如此。
所謂創意,應該是在確定目標,了解問題之所在之後,用聰明的頭腦想出來的解決這些問題的辦法。好的辦法不是套用前人的成法,而是靈光閃動想出前所未有的方法。人類文明的進步就是靠歷代的賢哲,利用他們的頭腦為我們創造出來的。創意可以說是冷靜思考的結果。
如果這樣看大故宮計畫,實在看不出有什麼創意,因為不知道他們的目標是什麼。只是因為現有的院舍不夠大嗎?還是要與世上著名的博物館比規模呢?可見這個計畫一開始就誤在一個「大」字上。其實我們需要的是一個理想的故宮博物院。怎樣才合乎我們的理想呢?先要找到目前不理想之處才成。為了找到目標只靠熱鬧的集會是辦不到的。主其事者先要冷靜而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