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後書--拉威爾一八七五 VS. 拉威爾二○一二

鄭政恆 |2012.11.14
1451觀看次
字級

周書毅坐在包廂裡。香港小交響樂團指揮葉詠詩一步步從觀眾席走上舞台然後接受我們鼓掌,周書毅一直追,卻趕不上。這是整晚演出的重要線索,音樂與舞蹈亦步亦趨,也許不同步,但當兩者結合起來,就教人深感震撼。

也許你不在現場,不,我們都在,一起看。

一開始是《庫普蘭之墓》(Le Tombeau de Couperin),是管弦樂團版本,小交的弦樂隊一直不俗,但當晚也難免被木管蓋過了,長笛手發揮不俗,而雙簧管手更好(在鼓掌時首席金勞思甫一站立很快就坐下,實在謙遜),整體合奏,也是輕巧而富於活力。這正是小交的魅力。

Cedric Tiberghien前年已來過香港,演出《蕭邦F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這一次帶來拉威爾的《G大調鋼琴協奏曲》,法國鋼琴家加上法國作曲家,實在順理成章。Cedric Tiberghien的演繹是敏感、纖細、通透,流暢中見節奏,第二慢板樂章更是十足的(法國式)浪漫。我一直深愛Martha Argerich的版本,Cedric Tiberghien和她一樣,都是深情、婉轉、高雅而不失卻含蓄的。

中場休息十五分鐘。周書毅卻在這段時間起舞,有的人一直看下去,有的人外出透透氣,有的人跟朋友談天。我(和你)沒有錯過每一個動作,周書毅好像一直捕捉消逝的聲音,跟站在台中央的鋼琴調音師似有但其實沒有一點兒互動,舞蹈趕不點音樂,也沒有配合聲音,是錯失嗎?只剩下音樂的剩餘印象,在零碎的動作中淺淺折射。

下半場,還是拉威爾。Cedric Tiberghien再進場,三首鋼琴作品,周書毅的動作不多,索性躲在鋼琴下聆聽,帶著我們專注音樂(他比我們更早聽到鋼琴傳出的聲音)。小交的樂團首席James Cuddeford出場(周書毅掀開鋼琴的譜架,Cedric Tiberghien拿著小提琴手的譜架,James Cuddeford在台側已開始演奏),合奏小提琴及鋼琴奏嗚曲,先是藍調,然後是無窮動。技術足夠炫目,但更重要的,是拉威爾音樂的頹廢感,和對素材重複的執迷。

最後是《Bolero》,音樂與舞蹈在此結合,舞蹈在乎空間,音樂在乎時間,中間是節奏,表演者在兩邊穿梭遊走──於是只有小軍鼓鼓手在台中央重複節奏型,演奏者一個個從不同地方來到舞台,獨奏者站到台上,忘我地演奏,周書毅也在忘我地跳,有時配合音樂,在台上台下之間游離,或將焦點放回樂手,直至葉詠詩一步步從觀眾席走上舞台。

是的,拉威爾的《Bolero》充滿肉欲,太性感了,旋律是單一的,樂器卻不斷置,欲念膨脹流竄,意識無處可逃,直至最後的洶湧的高潮……我(和你)感受到音樂的能量一次又一次衝擊,於是大會堂裡每一個人,將內心的興奮轉化為潮水般的掌聲,聽到了嗎──歡迎你,這裡是感官世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