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文堬(功文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影響孩子學習成果好壞的因素,除了取決於孩子先天的資質以及後天的學習態度和學習方式之外,在孩子身旁輔導的父母或老師,更占有極大的影響力!
同事有一位就讀小五的女兒,她的名字叫雲希。雲希這學期兩次月考成績都很亮眼,數學連續兩次都考一百分。不了解雲希學習過程的人也許會認為,能連續考兩次一百分,應該從小學業成績就很好。但,事實剛好相反。
雲希三歲剛去讀幼稚園時,老師在一次訪談中跟雲希的母親說:「雲希上課經常不專心,問她問題常常都回答不出來。我懷疑她有學習上的障礙,建議妳可以帶她到醫院檢查看看!」雲希的母親聽了又驚訝又擔心,但她回想孩子從出生起的表現都很正常,於是特別陪孩子到幼稚園上課。她觀察一段時間後才發現,原來雲希就讀的小班和中班,只有一牆之隔,雲希會分心及回答不出老師的問題,是因為她一直專心聆聽中班老師上課的內容!
上小學一年級時,雲希對學校生活感到十分痛苦。因為她的聯想力過於豐富,當老師教一個主題時,她會深入去思考及聯想相關的內容。因為如此,當老師要進行下一個主題的教學時,她還停留在上一個主題中無法跳脫出來。
除了在學校不適應外,寫家庭作業也讓她吃足了苦頭。因為光寫一個造句,她除了回答作業上的造句外,自己還會想出許多相關的句子,或是從句子裡又衍生出許多想法和問題。這樣的書寫模式讓她放學後沒有休息或休閒的時間,大部分的時間都必須待在家裡寫功課。
除了作業面臨這樣的困境外,書寫考卷也遇到了相同的狀況。她無法在預定時間寫完考卷,因此成績總是不理想;所以,雲希在進入小學就讀後,變得很不快樂。除了因為學業成績不理想而對自己失去信心外,同學和老師的眼光也讓雲希覺得自己是個不受歡迎的人。
幸好雲希的父母親很了解自己的孩子,知道她的學習方式和其他孩子不同。所以母親從小學一年級開始,一路陪著孩子寫功課,在孩子課業上遇到瓶頸或挫折時,適時提供需要的協助及提醒;這一路走來,從小一到小五漫長的歲月中,父母堅持讓孩子走適合她的學習道路,現在,她不僅對學習充滿熱情,因為想像力及聯想力十分豐富,所以經常能出乎意料之外想出許多好點子。
這樣一個優秀的孩子,幸好有理解她的父母,沒有在她提出一個又一個小問題時,禁止她做過多的聯想,而是給她一個安穩、接納的學習環境,讓這一個又一個小小的創意能適時的探出頭來,為孩子創造一條全然不同的學習之路!
心情小語:父母花時間陪伴孩子,才能在充分了解孩子的情況下,提供適合與及時的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