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高職何去何從?

楊朝祥(佛光大學校長) |2012.11.13
1254觀看次
字級

台灣的經濟奇蹟為世界各國所欽羨,台灣經濟發展經驗更常被移植國外,雖然許多因素創造了這樣的亮麗成績,但技職教育的貢獻是重要因素之一,尤其當從勞力密集產業轉向技術密集的經濟型態之時,高職培育產業所需的「量多、質精」人力更是功不可沒,但曾幾何時,高職在台灣的社會沒落了,也成為學生升學選校的第二選擇。

高職的沒落,與「士大夫觀念」及「升學主義」有極密切的關係,雖然多元的價值觀在國內興起已有相當時日,但仍未深入人心,社會對許多非傳統教育體系出身卻有傑出表現的個人,如鴻海的郭台銘、麵包師傅吳寶春、服裝設計師吳志剛,大家都極為讚嘆,但當自己的子女選校就讀時,卻都希望能擠進明星高中,再進國立大學,高職反成為不得已的抉擇。

綜觀高職的發展,過去將之定位為「終結教育」,也就是高職畢業後立即就業,這是企盼子女升學的家長拒絕將孩子送往高職的重要原因。為了改正如此的缺失,也滿足家長的期盼,技職教育一貫體系逐漸成形。高職畢業之後,升學二專、技術學院、科技大學的管道已經暢通,卻造成高職生一窩蜂升學,願意就業的學生尚不達二成,高職重視就業的特質已蕩然無存。

高職重視升學,雖可滿足學生與家長的期望,但與高中生比較,升學的機會仍然有所落差。依現行的規定,高職生亦可參加普通大學的入學,但因所學與高中有相當的差異性,機率亦不高,因此,真正願意升學的學生,如果能自由選擇,大家還是捨高職而就高中。

高職重視升學,也造成了另一個社會問題,讓產業界產生嚴重的技術人力荒。台灣雖然已進入以高科技、知識產業及服務業為主的經濟型態,仍然需要由高職所培育的基層技術人力,高職畢業生一窩蜂的升學,造成基層技術人力大量的缺乏,對台灣產業的發展也產生嚴重的衝擊。

經過社會各界積極爭取,十二年基本國民教育即將於一○三年上路,國中畢業生升學,區分成免試與特色招生兩種管道,免試以紓解升學壓力為目標,特色招生則希望能達到適性發展的目的,無論哪種管道,學生都有更多選擇的自由,在這樣的制度設計下,高職的地位更是岌岌可危,想升學,高中的機會優於高職,想就業,高職卻又不以就業為主流,學生怎會優先選擇高職呢?

有人建議依國中畢業人數核定高中職招生名額,並明確規定高中職學生比例,如此,高職就不會招不到學生,但這種作法不僅使升學壓力更加沉重,也與十二年國教自由選擇與適性揚材的理念相違。因此,高職未來的發展,必須體認學生與產業的需求,對想就業的學生,高職應提供畢業後即可就業所需技能的學習,讓學生畢業之後,立刻前往職場就業,同時也滿足企業人力的需求;對想升學的學生,則可規畫三+二或三+四的課程,亦即高職加二專或高職加四技的一貫課程,讓學生的學習不因橫跨中等、高等教育而斷層,更因課程的一貫銜接而學得更有效率,更能滿足雇主的需求。技職教育的主要功能就是培育產業所需人才,也能開拓受教者成功順利的生涯,唯有強調就業、提供就業為導向的課程,技職教育才有希望,高職才有明天。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