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凱平(安睿證券投資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強烈颶風珊迪侵襲美國東部,造成不少人員傷亡以及巨額的財物損失。我們在此對受災的人們表達誠摯的同情,也希望災後的重建能夠盡速完成,讓受災地區的民眾能夠盡快恢復正常生活。
現實生活中,天災人禍難免,而要補償這些意外事件在財務上的損失,相信大家想到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保險。而承作保險業務的保險公司,還可以辦理再保險來分散自己所承擔的風險。不過有些時候,遇上了特別大型的災難(例如颶風卡崔娜),保險公司可能也無法承擔起所有的賠償,因此在九○年代中期之後,有了巨災債券的產生。
巨災債券通常是保險公司或再保險公司委託其他金融機構發行,透過債券向社會上的投資人募集資金,同時支付利息給購買債券的投資人。這筆募集到的資金在債券到期前,如果沒有遇到債券上約定的天災或人禍,那麼到期時投資人可以拿回本金,同時賺取債息。但若是在債券到期前真的碰上了約定的天災或人禍,那麼投資人購買債券的本金就會轉為保險公司支付賠償的資金。這就是保險公司替自己分散風險的另一種管道,也正因為投資人要承擔這樣的風險,所以巨災債券要支付的利息也比較高。
有些朋友可能覺得這樣聽起來巨災債券的投資風險非常大,因為一旦碰上了債券的約定事件,可能會損失所有的投資本金。但事實上,許多機構投資人可以透過一個分散的巨災債券投資組合來分散風險。據說一個分散的、有良好風險管理機制的投資組合,會損失本金的比例,大約只有百分之一。以風險和報酬率的比例來看,巨災債券應該是適合投資的。而現在,也開始有共同基金透過募集眾多投資大眾的資金力量,替投資人進行巨災債券的投資管理,讓一般大眾也能夠參與。
巨災債券的另一個特性,就是它風險的來源與一般的股票或債券很不相同,因此投資報酬率的走勢和這些傳統資產類別也不同,算是提供了不一樣的資產類別,讓投資人進行資產配置上的分散。
我在這裡介紹巨災債券,主要是想要藉這個例子告訴大家,投資工具是不斷推陳出新的,投資人永遠不需要擔心沒有足夠的投資工具可以使用。但是在使用各樣投資工具之前,最重要的,其實是要對該工具對自己的適合度有所了解,同時有紀律的管理自己的投資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