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羅開教130年 天主堂揉合中西風格

人間社記者觀琨綜合外電報導 |2012.11.09
887觀看次
字級

【人間社記者觀琨綜合外電報導】大陸寧夏省平羅天主堂遷址重建,日前由教區李晶主教主持感恩大禮彌撒暨落成典禮,近六百人出席參禮,銀川天主堂歌詠團和樂隊應邀展演助興。二○○九年,由於城市道路拓寬,占用了平羅教堂,由政府撥款拆遷重建、占地逾三千六百平方公尺,呈現中西融合的教堂建築風格。中西建築文化交融的平羅天主教教堂建築,在歷史、建築及城市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寧夏回族自治區歷史悠久,人文深厚,以其獨特的西夏文化、特色鮮明的回族伊斯蘭文化而聞名,也是移民文化、基督教文化等多種文化匯集的地區。然而隨著基督教文化的傳入,在西方文化和中國傳統文化的雙重影響之下,平羅天主堂的獨特建築特徵,對於近代的寧夏建築、城市、文化及社會生活等,造成多方面影響。

鴉片戰爭後,各基督教派進入中國,清朝光緒五年(一八七九年),聖母聖心會傳教士桑貴仁(Van.Sante Karel)和閔玉清(Bermyn Alfons)來到寧夏紅崖子(今陶樂縣)傳教,次年興建寧夏首座天主教堂,上世紀中期在原址改建。後來因城市道路拓寬,占用了平羅教堂,由政府撥款拆遷重建,新教堂占地逾三千六百平方公尺,呈現中西融合的教堂建築風格。目前,寧夏教區已有二十座教堂。

寧夏天主教教堂建築為中西合併式,教堂平面呈矩形,外部造型具有羅馬式建築特徵,如立面採用三段式構圖、教堂頂部有穹頂形的採光小鐘塔、門窗用簡潔的半圓拱頂、半圓拱形曲線等,呈現羅馬式風格特色的立面。

天主堂的細部裝修及施工融入中國傳統建築元素,例如在教堂的主入口等有中式匾額、楹聯,還在半圓拱形門窗頂處應用中式的雕刻卷草、花紋飾等。教堂內部裝飾簡單,具有中式建築空間的方正平和與大方,以及拱券形主祭台。而清水磚砌牆、石灰抹面、貼瓷片、門窗、屋頂的等做法,則呈現羅馬式與傳統、哥德式建築融合的特點。此外,磚木混合結構使用磚砌拱券技術,體現更多的傳統與西方建築融合的特徵。

寧夏天主教教堂建築不僅傳播宗教文化,更推動了西方科技以及文化的傳播,改變了寧夏近代以來的社會生活和思想觀念,如康國泰神父以荷蘭文著作《西夏文史》傳世,具有參考研究價值。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