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龜山訊】桃園縣龜山鄉警分局勤指中心四十歲警員蕭世廉,收藏外鈔二十年,累積近兩百個國家、千張紙幣,珍藏品有中央銀行民國三十八年發行的五百萬元金圓券、清朝宣統的一百元大清銀行兌換券等罕見貨幣,他說,鈔票圖案、幣值反映出國家歷史背景,「一蒐集就停不下來」。
蕭世廉依台灣、亞洲、非洲等洲別分類成冊,每張珍藏的紙鈔以手工裁切的塑膠封套保存,並用標籤紙標註國家,花花綠綠鈔票如同藝術品,其中台灣冊有始自清朝咸豐的銀票、宣統至今的各面值紙鈔,價值不斐。
蕭世廉說,從警後偶然接觸外鈔,覺得國外紙鈔很漂亮,因此開始蒐集,幾乎每月都會去台北市牯嶺街、上網路拍賣尋寶。他的珍藏品中不乏全彩鈔票,智利屬復活島的五百元鈔,圖案是巨人石雕群像;還有南極洲、北極洲的紀念鈔,圖案分別是北極熊、企鵝,是他心目中最可愛的鈔票。
台幣的演化也很有趣,紙鈔上最常出現的肖像為國父孫中山,「早期的顯老、嚴肅,愈後期愈年輕、俏皮」,甚至有面值五百萬元和一百萬元金圓券,顯見當時通貨膨脹嚴重的經濟情勢。
蕭世廉說,心目中夢幻逸品是大陳島撤退時期發行的紙鈔,限定大陳島使用,現今行情價至少十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