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前,利台紡織桃園廠關廠,上百名員工被資遣,至今每年「回娘家」聚會,舉杯向已退休的總經理張田道謝,感恩老闆厚道,讓他們有美好的晚年。
利台失業員工組成「利台老友會」,張田每年都到場,逐桌敬酒,感激老員工當年努力生產,讓利台馳名紡織界,「因為有你們,才有我存在的價值!」
利台二十年前遷往中國大陸,桃園廠停工。員工感受資方善意,幫忙拆機具,運到大陸組裝,協助轉移技術,順利完成遷廠。
當時員工都有家庭負擔,聽到關廠,有如晴天霹靂,但勞資和諧溝通,以優於《勞基法》近二倍的資遣費給員工,資方繼續補助建教合作學生學雜費,直到高中職畢業,還幫忙找工作。員工說,相較惡性倒閉的資方,「老闆很慈悲」,員工靠著資遣費,生活穩定,養大子女。員工說:「比較起來,我們太幸福了!」
每年十月最後一個周日,是員工「回娘家日」,都邀請資方代表,張田每年都到。這一攤,員工埋單,老闆是客人。
當年的幹部說,看著員工從學生變青年,再進入老年,走過失業,還能安居樂業;勞資雙方散場,感情還像一家人,真的很高興。
景氣低迷,勞資糾紛頻傳,大多不歡而散,利台紡織老員工「好聚好散」,每年「回娘家」難能可貴,勞資和諧,主要是彼此情義相挺,善因善果,兩相歡喜。
(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