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人文學者齊聚佛光山,與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前排左六)素齋談禪。圖/人間社記者陳昱臻
【人間社記者陳昱臻大樹報導】第十屆亞洲新人文聯網會議「二十一世紀的亞洲人文與高等教育」研討會,日前於成大舉辦,三日由主辦單位代表香港中文大學人文學科研究所所長熊秉真及成大文學院院長賴俊雄,率領二十八位亞洲頂尖大學人文學院主管及知名學者參觀佛陀紀念館,由佛館副館長慧傳法師接待,晚間與星雲大師及佛光系統四校校長素齋談禪,讓學者們滿載法寶而歸。
學者把握難得機會向大師請益,提問焦點皆關注在高等教育及教導學生上,可以感受到教授對學生的關懷。美國紐約大學修海頓教授提問「學生想尋找人生方向,但不知道尋找什麼,如何幫助學生?」大師回答:「尋找自己,找尋我的心在哪裡?找到心就能改變自己。」
南京大學教授劉俊則提問:「今世代的學生普遍缺乏反省能力,如何讓學生能自我反省?」大師說,先立場互換,設身處地為人著想,並以曾子「吾日三省吾身」及大陸領導接班人習近平的〈慎獨〉一文為例,說明「小人閒居為不善」,因此要讓自己融入大眾,成為眾中的一分子,會更謹慎自己的言行。
成大中文系助理教授賴麗娟詢問大師為何「如此看得開?」大師幽默地說:「老師我向你報告,我不是看得開,根本是看不到。」巧智慧答,令眾人莞爾一笑,深深佩服大師的禪機妙語。
賴俊雄關心大師「目前最牽掛什麼?」大師語重心長地說:「我牽掛你還沒有很快樂;我牽掛大家無明不解脫;我牽掛兩岸不可以戰爭,我年事已高,卻牽掛心外諸法,慚愧慚愧!」大師一席話,眾人無不感佩大師時時刻刻心繫眾生。
成大佛學研究中心主任林朝成回應,大師的一番話讓老師有信心教導學生如何看待生命、如何放下心中罣礙。
林朝成說,佛館是佛教博物館,適合運用情境教學,讓大眾能敞徉在佛陀的歷史與人間化的佛法中。
賴俊雄也代表學者表達,希望讓世界各地的人文學者與佛光山全世界別分院來往,教學相長。佛光大學楊朝祥校長回應,將來可透過佛光系統合作、連繫四校聯盟內的任一校長,或是聯絡佛光山教育院院長永光法師,提供相關配套措施。
與會尚有教育部政務次長林聰明、美國西來大學校長吳欽杉、南天大學校長約翰‧洛克斯頓、開山大師特助慈惠法師、佛館館長慈容法師與教育院院長永光法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