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聞上看到一則報導:在烏干達伊麗莎白女王國家公園,有一頭非洲母獅吃掉一隻母羚羊,接著她發現躲在草叢變成孤兒的小羚羊;母獅的母愛本能戰勝了獵殺慾望,竟然當起繼母將小羚羊收養在自己身邊。
緣份,超越了生與死,也跨越了習以為常的對立。有些人,和我們萍水相逢,卻一見如故,如同多年老友;有些人,即便他友善十分,就是覺得不對勁;也有你尋尋覓覓,覓覓尋尋的找來,朝夕相處後才發現,人生真是一場悽悽慘慘、慘慘悽悽的怨憎會苦難。
這年頭,不結婚是一種趨勢,愛情誠可貴,自由價更高。對許多能夠經濟獨立的女性而言,婚姻不是人生一定的選擇,然而,六○、七○年代以前,女子到了適婚年齡,遲遲沒有適合的對象結婚,好像是見不得人的事,左右鄰居說長道短,只好頻頻相親,尋找有緣人,至於幸福與否,就交給命運了。
她來找我時,娓娓道出另一半是精神病,僅憑媒灼之言,短暫交往,就決定了一生;這是一場「沖喜」,希望換得他早日清醒,而後,她帶著甫出生的女兒獨立生活,堅強勇敢。她說:「這是盼來的……第一眼看到他時,就覺得似曾相識,沒有怨恨!這是緣份。」
苦與不苦,是心境的領會不同。許多人在順境因緣中,不知感恩,最後一無所成;有人視逆境為人生的機緣,她說:「沒有這場婚姻,我從來不知道自己是一個有力量、能夠獨立自主的人。」好的因緣,我們理所當然的欣然接受;不好的因緣,怨聲載道的過日子,這是跟自己過不去。
緣,帶著我們經歷各種不同的人生角色,當一切都回到了問心無愧,才會發現,這歡喜的、痛苦的、埋怨的,都早已化做一縷清煙,縹緲於大化之中;走到人生盡頭,翩然醒悟時,愛與不愛、執與不執、怨與不怨,一切終究如夢幻泡影。每一個因緣,都是一種學習,當一個人將逆風惡意、批評毀謗都視做甘露法水、慈悲愛語,借以淨化分別習氣煩惱,長養法身慧命,「寵辱不驚,觀窗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看天上雲卷雲舒」,心閑身靜,才是過關。
如星雲大師所言:「金錢買得到房子,買不到家庭的和諧;金錢買得到床鋪,買不到睡眠。」外境紛紛,唯求心安。有一天,我們可以對不能理解的愛恨、衝突、喜惡,像雲水般的瀟灑、自在,泰然處之的看什麼都好時,從那一刻起,啊!好日子就真的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