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台灣安寧照顧協會積極推動寵物安寧照護,希望讓病重寵物死亡前,減少疼痛,並在主人陪伴下,安詳地離開。台灣安寧照顧協會還開設了悲傷輔導課程,讓主人心理建設,在寵物離開那一瞬間,堅強面對,不會情緒崩潰。
精神科醫師楊聰財指出,許多人選擇不生孩子,只養「狗兒子」,寵物比家人還要親。門診發現,難以承受寵物死亡而情緒崩潰的個案有增無減,有人把愛狗骨灰罐放在客廳,與父母發生爭執,最後離家出走;有人則是一個月暴瘦十幾公斤,出現情緒障礙。
楊聰財提醒,對有些飼主來說,失去寵物須適度宣洩情緒及壓力,家人千萬不要以「那不就是一條狗(貓)」看待此事,應多傾聽,伸出援手。
台北市立木柵動物園獸醫主任余珍芳分析,跟人一樣,寵物罹患腫瘤末期及不可治癒疾病時,也必須透過嗎啡、止痛劑來減輕疼痛。不過動物醫院並未設置寵物安寧病房,大都由主人在家幫寵物打止痛針。
經過獸醫診斷真的救不了,寵物又承受痛苦,一般都建議安樂死。但大部分飼主很難接受,余珍芳表示,常見飼主陷入天人交戰,無法決定。余珍芳回憶,木柵動物園第一隻無尾熊「哈雷」,可愛頑皮惹人憐愛,後來罹患鼻腔癌,澳洲獸醫認為應安樂死,讓台灣獸醫與同事當場哭成一團。
余珍芳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再養一隻寵物,日子久了就只剩美好的記憶。一直沉溺於悲傷難過,反而辜負了寵物想帶給主人歡樂的原意。
寵物與安寧照護研討會預定十二月十五日舉辦,有興趣的民眾可撥打(○二)二八○八一五八五分機二○四,與謝祕書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