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解讀報告 金墩米安全

 |2012.11.04
1879觀看次
字級

【本報台北訊】金墩米事件重創稻米形象,消費者人心惶惶,農委會表示,昨天二次派員調查,但金墩米內部對毒米數量、檢驗報告、下架原因仍講不清楚,疑點重重。

金墩實業公司昨天傍晚召開記者會,董事長沈永志公開承認是錯誤解讀農業試驗所的檢驗報告,以為稻穀農藥殘留過量,向社會大眾道歉。公司協理蕭益和承認是他看錯報告,以為稻穀有毒後向董事長等人報告,他會加強學習這方面的專業知識。

農糧署長李蒼郎指出,業者先前所提出的農試所報告,為產地農戶在水稻尚未收穫前,先送農試所進行快速篩檢的報告,當時篩檢有三個農戶農藥殘留量稍高,並未收割,延到最後檢查合格才收穫。

李蒼郎說,這三個農戶並沒有賣米給金墩,跟金墩沒有關係,業者卻拿這份報告向外界說明,他直呼「這太離譜了」。

商家、民眾和農民獲悉,異口同聲大罵「太扯了!擺個大烏龍,害人害己,民眾不敢吃米,稻米形象嚴重受挫,道歉就算了事?」

為保障消費者食米安全,農委會加強二期稻作的田間抽驗,也增加市售白米抽驗二百個樣本,同時全面增驗農藥殘留項目,並緊急抽檢金墩米所屬品項二十三件、其他品牌十件,明天公布結果,讓消費者安心。

金墩米農藥殘留超標,農委會上月三十日通知通路商下架,家樂福、愛買、大潤發表示,收到廠商通知後,已全面下架,並接受民眾退換貨,連日湧進換貨人潮。業者表示,民眾購買小包米格外謹慎,甚至連中部生產的米都不願買。

消基會新任董事長張智剛表示,農藥的品項很多,農糧署及衛生署在檢驗上要精確,應該增加農藥檢驗的種類,同時在農產品進入市場前,就應該把關,而不是消費者吃下肚才發現問題,該會未來會朝食品安全改善方面持續努力。

卸任董事長蘇錦霞建議,建立食品履歷的制度,讓消費者了解所吃的米從哪裡來,可避免恐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