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年度秋季歐洲聯盟峰會揭幕,一如預期,德法兩國在籌設銀行聯盟以及是否賦予歐盟可與聞各國預算權力,意見分歧,非歐元區的英國對歐元區事務則插不上嘴。
不過,歐盟領袖昨天同意成立單一監管單位,對歐元區十七個成員國銀行進行監督,預計明年即可展開。歐盟峰會會後發布聲明指出,明年一月一日之前將達成立法架構共識,確保歐洲央行(ECB)的主要監管地位;接下來一年將逐步推行,預計二○一四年一月一日之前歐元區六千家銀行都將納入管束。
歐洲理事會主席范宏畢表示,這個監管機構可望有效運作,最快二○一三年歐洲穩定機制(ESM)就可直接對陷入困境的銀行注資。法國總統歐蘭德更樂觀表示,歐債危機「最壞的時機已過」,而接下來西、義兩國公債利率應該會繼續下滑。
為解決歐債問題,歐盟今年迄今已召開四次峰會,這也是二○○九年金融危機爆發以來第二十二場峰會。國際貨幣基金(IMF)與多位經濟學家都認為,成立有效銀行聯盟是解決歐債危機的關鍵,而這項最新進展不過是啟動銀行聯盟的第一步。
儘管歐洲議會議長舒爾茲(Martin Schulz)召開記者會前強調,他相信歐盟會員國都會支持籌設銀行聯盟(Banking Union),二十七會員國領袖更在峰會揭幕前拍大合照營造和諧氣氛,但德法卻各有盤算。
不待歐盟會員國協商,法國率先開徵金融交易稅,而上周在盧森堡舉行的歐元區財長會議,也決議應課徵金融交易稅,法國力圖打鐵趁熱,要求應盡快籌設單一監管機制的銀行聯盟,加速歐盟金融改革。
德國則希望,銀行聯盟的監管機制能跳過對地方型行庫的控管,主張籌設銀行聯盟應審慎,不應設定年底前完成的時間表。德國的地方行庫與合作社是地方政府取得融資的主要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