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房價高漲,年輕人買不起房屋,住宅不足成了社會問題。台灣不僅缺乏社會住宅的機制,也無法全面解決居住問題,對於即將到來的超高齡化社會也缺乏準備。
一九八○年代同樣面臨快速都市化的南韓,至今已發展二十年的公共租賃政策,二○一○年社會住宅比率高達百分之六點三。據社會住宅推動聯盟統計,二○一○年南韓中央政府社福支出占總預算百分之二十八,其中住宅支出占總預算的百分之五點七;台灣明年的中央政府預算中,社福支出占總支出百分之二十二點六,住宅支出卻只有十七點四億元,僅占百分之零點零九。
社會住宅推動聯盟政策組長江尚書表示,南韓辦理各種不同方向的社會住宅,如永遠出租給低收入戶的永久租賃住宅,或政府收購各個民間釋出的土地、房屋而興建為短期出租給年輕人的社會住宅,投入大量的社會資源,將社會住宅融入整體社會之中。
反觀台灣,江尚書表示,社會住宅制度直到近兩年來才開始被討論,根本還沒起步,近期新北市板橋浮洲合宜住宅選屋,卻有三成中籤家庭因付不出頭期款而放棄。他說,浮州合宜住宅原僅訂定百分之十的空間做為社會住宅使用,與真正社會住宅的政策相違背,顯示政府對於興建社會住宅的方向與未來政策都沒有明確的目標。
除了社會住宅,台灣更缺乏完善的老人住宅,不少人將安養院與老人住宅畫上等號。據統計,去年全台六十五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數將近百分之十一,但符合老人生活的住宅比例卻不到百分之一。
內政部研擬下月開辦以房養老,但不少老人擔憂房屋抵押給銀行後,沒有老本過生活,心裡不安定。日、韓都針對老人住宅有完善體制;日本有社團法人專門替老人安排居住問題,每月約十萬至二十萬日圓就可入住單人單間的老人住宅。
雲林科技大學建築與室內設計學系教授曾思瑜表示,日本民間盛行推展高齡相關的產業;若高齡者不願搬離家裡卻又缺乏照顧,日本高齡者住宅財團也提供六十歲以上低價的家事服務,還有改建房屋的低利貸款,可將房屋改建為適合高齡者居住的環境,讓高齡者在家中安養天年,讓老人生活更便利、更有尊嚴。
永慶房仲集團董事長孫慶餘表示,二○二五年台灣超過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口比例將攀升到百分之二十,隨著台灣步入超高齡社會,民間更應推廣全齡通用宅,建立符合老人、身障者居住的住宅資料庫,讓有居住需求的高齡者、身障者、各種族群的人都能方便找到適合自己居住的房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