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森林之王 台灣黑熊

文/黃美秀(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長 |2012.10.13
3025觀看次
字級
用鼻子看世界的黑熊,嗅覺比獵犬更靈敏。圖/黃美秀(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長)

如果山上沒有黑熊,心裡會覺得很孤獨,好像沒有人住一樣。──布農族原住民

相較於十六年前,現在大家或許多少聽過「台灣黑熊」這個名號,但真正認識牠本尊的恐怕不多!

台灣黑熊是台灣唯一自家生產的熊,也是台灣最大型的食肉目動物。體型粗壯,體重五十到二百公斤,體長一百二十至一百八十公分。相較於一身烏黑亮麗,牠最突出的特徵就是胸前白色V型斑紋,所以又叫「月熊」。

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

黑熊學習力強,關於生存的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孔武有力,也善於游泳、爬樹,奔跑時速可達三十公里以上。更有趣的是,台灣黑熊是目前全世界八種熊中唯一會做「窩」的熊,牠用腳掌壓折芒草或小樹枝,並稍做編織而形成中間凹陷,外觀呈「碗」型,看似大鳥巢,不過熊窩的實際功能目前還不清楚。

台灣黑熊是獨居性的動物,平日各自到處遊蕩尋食,並沒有固定的巢穴。無線電追蹤的研究資料顯示,牠的活動範圍十分廣大,超過一百平方公里,相當於一萬五千個足球場大小。雖然夜間也可活動,但主要是白晝活動。和其他溫帶地區如日本、韓國、中國等的黑熊相較,台灣黑熊終年皆會活動,沒有冬眠現象。

以植物為主食

很多人誤以為黑熊只吃肉,其實牠們是標準的雜食性動物,並以植物為主食,占八成以上,也是個機會主義覓食者,有什麼就吃什麼,包括各種植物的根莖葉芽、果實、昆蟲、哺乳類,並且喜挖蟻窩和掏蜂巢吃。牠們的食物隨季節變化而異,在植物性食物短缺時,則增加捕食其他動物,如山羌及山羊的機會。

黑熊的眼睛雖小,但具有靈敏的嗅覺和聽覺。嚴格來說,熊是用鼻子看世界的,嗅覺優於獵犬的好幾倍。黑熊體型龐大,但除了人類之外,在野外幾乎沒有天敵,也很少會主動接近人類。若遠遠地聞到人的氣味,通常腳底抹油就先溜了。這和一般人認為熊會主動攻擊人的印象截然不同!

很少人看見過野外的黑熊,除了因牠們習性羞怯怕人之外,主要是因為野外數量稀少。

早期的台灣黑熊曾廣泛地分布於本島,低至高海拔都有牠的蹤跡。近數十年來經濟產業發展快速,除了自然棲息環境因人為開發而漸被蠶食及破壞之外,非法狩獵更是讓其流離失所的命運雪上加霜,台灣黑熊侷限於人煙稀少的深山裡,數量也大為減少。

現存台灣黑熊有多少?

根據初步推估,目前台灣黑熊大約剩餘幾百隻,相較於大陸貓熊至少尚有二千隻,台灣黑熊的存續問題,比許多世界知名的瀕臨絕種動物還要嚴峻。世界各國及知名企業汲汲於宣導地球暖化恐將導致北極熊數量大幅降低,然而現存北極熊有二萬五千頭以上,被稱為「台灣山林守護者」的原生台灣黑熊,所得到的實際關注相對貧乏許多。

根據《野生動物保育法》,台灣黑熊是被列為「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動物,禁止獵捕及買賣,但野外研究顯示牠們的生存仍是危機重重。

筆者曾於玉山國家公園捕捉繫放十五隻黑熊,其中八隻便有斷掌或斷趾的情形。這是黑熊過去曾被獵人陷阱捕獲再逃脫的證據。雖說一般獵人很少主動要去獵熊,然而黑熊仍會因巧遇獵人而遭射殺,或是誤中捕捉其他獵物而設置的陷阱。

雖然很少獵人會刻意去捕捉黑熊,但我們偶爾還是會看到「熊掌宴」或聽到熊被獵殺的消息。因為黑熊具有優渥的黑市價格,這市場來自傳統的中藥及食補文化。人們迷戀吃野味,以為野生動物具有奇特精華,吃腦補腦,喝血補血,無病也可強身。黑熊的稀有性和進補藥性,自然成為一種物超所值的經濟商品,一頭熊甚至可賣得十幾萬元,因而使牠們面臨四面楚歌的險境。熊的膽、脂、骨、肉、血皆可入藥,熊膽(即乾燥的膽囊)更是名貴的中藥材,「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典故讓熊掌被視為珍饈,這該是黑熊這位山大王未曾想到的事。

黑熊的價值

牠們是森林生態系食物鏈的最上層消費者,也是重要的種子播遷者,黑熊的存在影響到許多其他生物,以及整個生態體系的運作和功能,是所謂的「關鍵物種」,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鍵地位,一旦熊變少或滅絕了,生態的失衡顯然可知。

事實上,在台灣雲豹和水獺從福爾摩沙島消聲匿跡後,曾被全民票選最具台灣代表性的台灣黑熊,不僅是台灣山林生態的指標物種,牠們更是無價的自然襲產一部分,牠們的存續不僅維繫著眾生緊密相關的生命網絡,更彰顯我們對台灣山林保育的承諾和決心。台灣黑熊要是不見了,絕不是一個物種又消失了的驚嘆號而已,將會是生態系無法挽回的遺憾。

後記

熊,是人性的指標,這分關注不只是對黑熊,也會延伸到對於台灣整體的關懷。如果我們連遠在森林裡、看不見的黑熊都關心,人們對於周遭的傷害便不會視而不見;如果我們認真想過百年後的台灣會是什麼模樣,現代人會對今日的作為更負責、用心。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