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筷子較細短而且尖頭,據說用它刺同桌人的喉嚨,也不失為一件致命的武器,所以他們放筷子是橫著放在面前的。
雖然《三國志》記載日本當時還在吃手抓飯,但找來日本古籍《古事記》一看,書中卻特意強調說:日本是用筷子的民族。他們還喜歡把用過的筷子折斷,據說這是為了防止貉、狼等動物根據筷子的長度,推測人喉嚨的深度而對人有所不利。
中國使用筷子的歷史悠久,但最初還是用於湯中取物,很長時間吃飯是匙箸並用的。宋朝的《東京夢華錄》說:「舊只用匙,今皆用箸矣。」筷子當主角的歷史並不太長。《日中南投文史資料中譯叢書》記載:台灣竹山鎮大鞍里張和順於發明自動製箸機,民國十一年獲日本政府特許局專利證書。這才開始大量使用一次性筷子。相比之下韓國餐館的筷子是最環保的,它是兩片扁扁的不鏽鋼做的,幾乎可以永久使用。
雖然並不認為只有筷子、刀叉才是文明的象徵,但印度餐館的主人就總是愛對我們說:「用筷子、刀叉吃飯的人,只用舌頭享用食物;而我們吃手抓飯的人,在把食物送進嘴巴之前,就已經用觸覺享用過一次了。」
吃手抓飯也有不同的講究。摩洛哥柏柏爾族的穆斯林有一種說法:「用一個手指吃飯,是表示憎惡;用兩個手指吃飯,表示傲慢;用三個手指吃飯的人,才是忠於穆罕默德的人;而用四五個手指吃飯的人只是飯桶、餓鬼而已。」
不久前到了馬來西亞和大家吃手抓飯,卻見不少人是翹起食指和小指,用另三指抓取食物,食指是用來蘸醬類吃的。我想:也許我們的祖先就是因為用食指蘸東西吃,才有了「食指」這個名稱的。
一邊胡思亂想著,不禁早已伸出了五指去抓食了!不過還好,這裡的人好像並不會把我看作飯桶,因為也有不少人在用五指取食。他們是抓取食物後,掌心朝上,四指成一槽狀,再轉過腕來指尖對著嘴,用拇指背把食物推進了嘴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