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璟綜合外電報導】今年六月初,國際專家在柬埔寨暹粒省參加第二十一次吳哥古蹟保護暨開發國際協調委員會(ICC)會議,共同探討保護和開發世界奇觀之一吳哥古蹟群。日前,柬國政府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簽署維護吳哥古蹟協定。
根據協定,義大利政府將資助柬國二十萬美元(約新台幣六百萬元),柬國政府出資五萬美元,維修吳哥窟總長五點六公里的護城河河岸石梯;該專案由義大利羅馬大學派遣技術專家進行維修,預計兩年竣工。
吳哥古蹟(Angkor,高棉語意為城市),亦稱吳哥考古園,位於柬埔寨西北方暹粒省,是高棉王國從九至十五世紀歷代都城和寺廟,有大、小吳哥兩地的吳哥通王城和吳哥寺(亦稱吳哥窟);各種建築約六百座,散布在四十五平方公里叢林中,包括石造宮殿、佛寺完塔,層層屹立。全部建築都用巨大石塊砌成,有各種精美雕刻,是世界著名佛教建築。
興建於十二世紀吳哥窟,是宏偉的石窟寺廟,為當時吳哥王朝的國都和國寺,現為柬埔寨的象徵,上世紀末獲選為聯合國世界文化遺產,成為重要觀光勝地,一九九三年剛開放時遊客不及一萬人,至去年已突破一百五十萬人次。
年代久遠的古蹟群,有許多古寺損壞,亟需維修。一九九二年成立的「吳哥古蹟保護暨開發國際協調委員會」,旨在爭取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在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援助,以保護這個世界古蹟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是該委員會的祕書處,積極參與吳哥古蹟的保護工作。
在聯合國支援下,柬國已與十多個國家、近三十個國際組織合作,實施了六十多項吳哥古蹟群維修,其中,有兩個維修專案由中國政府援建,一項是二○○○年動工修復的周薩神廟,已於二○○七年完成,另一項是正在進行的茶膠寺修復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