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百年筆陣 不真不可能善 不善怎可能美?

執筆人:洪蘭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 所長 |2012.09.28
1687觀看次
字級
執筆人:洪蘭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 所長

執筆人:洪蘭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 所長

今年中秋節,藉送月餅之便,我走訪了幾個偏鄉學校,看到學校裡有《人間福報》,原來是家長訂送的,家長認為這份報紙乾淨,報導的都是淨化人心的好事,對孩子的品德有正向鼓舞的作用。我聽了很感慨,前衛生署長楊志良曾公開說媒體是台灣的亂源之一,競相報導那些鹹濕的「新聞」,不但開卷無益,還浪費紙張。媒體負有教化社會的責任,為什麼其他媒體不能同等為之呢?

朱光潛先生在民國三十年左右寫了一篇「談美感教育」,他說世間事物有「真善美」三種不同的價值,人的心也有「知情意」三種不同的活動,這兩者是相配的:真知、善意、美情。真知就是追求真理,辨真偽;善意就是做好事,自己享福別忘了造福別人;美情就是生活的美感。最簡單的美就是乾淨,我母親常說衣服破沒有關係,乾淨就好,補丁不損你的人格。星雲大師初來台灣時,一件新做的長衫給了別人,他穿的是打補丁的短衫,並無損大師的人格。

我一直覺得台灣的教育走偏了,太偏重智育,甚至可以說,到了販賣知識的地步,因為只要學生功課好,其他的德體群美都不在乎,不但老師只看重功課好的學生,連家長對自己親生的孩子也大小眼,只稱讚功課好的,功課若不好就好像一無是處,常常責罵。有一個媽媽告訴我她用褒獎老二、貶損老大的「激將法」去「激勵」老大上進,這是完全錯了,因為孩子小,他不知道自己是誰,他是從父母的眼睛、老師的眼睛、同學的眼睛來看他是誰,對心智未成熟的孩子,激將法只會使孩子偏激、叛逆,跟父母疏離,甚至會自暴自棄。曾經有個媽媽寫信給我,說她很後悔在孩子小的時候,常常將老大和老二比,造成兄弟不和,水火不容。到現在老大三十歲了,在外結婚生子,不跟她來往,她連孫子長什麼樣都沒見過,看了令人傷感。

說實話,智育是讓孩子有謀生的技能,美育卻是天天過生活的方式,它比智育還更重要。其實只要觀念正確,不論學業成績如何,每個人都可以有快樂的人生,別人賓士代步,我們公車也可到達,我們小時候還流行搭11路車上學(台北公車沒有4路、8路和11路),所謂11路就是自己的兩條腿,要去哪裡,肯走就會到,如我父親說的:「早一點出門就好了」;別人穿名牌,我們穿二手牌也一樣保暖,還不必擔心弄髒要乾洗;即使是餐餐山珍海味,也只是穿腸過,吃得簡單反而不易得癌症。所以柏拉圖在他的《理想國》中說,「希臘的公民在二十歲以前,只要體育和音樂就夠了」。先確定身體強健,品性優良,再來學國英算不為晚。

我們現在一邊說遵孔,卻一邊不把儒家之道放在眼裡,孔子說的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禮樂在前面,書數在最後,但是我們的音樂課卻常被借來上數學課或英文課,忘記了「禮以制其宜,樂以導其和」,先要舉止恰當,品性溫和才去談物理化學才有用。講起來,古人比我們更懂得教育的真諦,孔子說「興於詩,立於禮,成於樂」,內心和諧,行為有規範,才能達到真善美的境界,走筆至此,突然領悟到佛光山主辦的新聞獎為什麼叫真善美新聞獎了。

真善美原是不可分的生活基本道理,不真就不可能善,不善怎麼可能美?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