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如果餵他吃石頭,他會吃嗎?」「他失智,那夫妻性生活怎麼進行?」失智症家屬邱淑明想起外界對失智症患者經常口出輕佻汙衊的語言,情緒仍難掩激動。她以親身經驗站出來呼籲國人,別輕佻地汙名化、羞辱失智症患者與家屬,他們需要被平等對待,也期待國人用愛與包容接納失智症患者。
九二一是國際失智症日,反失智症汙名化是今年全球的重點工作。失智症協會昨日公布「二○一二年全球失智症報告」,國際失智症協會根據全球五十四國家、二千五百名失智患者、家屬與照顧者調查顯示,有三分之二的人認為民眾對失智症不了解,也有高達百分之七十五失智患者和百分之六十四照顧者認為,在他們的國家中,民眾對失智患者有負面印象。百分之四十患者認為受歧視,多達百分之二十四病友不敢告訴別人自己罹患失智症。
失智症協會針對協會內部患者與家屬進行調查也顯示,七成人不願意談失智問題、六成不願意讓別人知道、三成患者認為自己受到歧視,甚至影響就醫。
台灣失智症協會秘書長湯麗玉表示,失智症患者其實「不癡」也「不呆」,希望外界別再用「癡呆」形容失智症患者,他們經過治療同樣可以外出、做家事、打麻將、活動與唱歌,外界要幫助患者重返社會,即使生病,生命也能一樣精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