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采涵
開學了,許多家長忙著幫孩子找安親班、課輔班、數學、美語等各式才藝補習班。我一位朋友,為了要求孩子下課後乖乖到才藝補習班上課,還花了不少錢買禮物哄孩子。她和我聊到這件事時,我告訴她:「陪伴,才是最好的禮物。」我猜,她沒聽出弦外之音。
台灣人熱愛工作,「爸爸回家吃晚飯」早就成為不切實際的口號,在雙薪家庭成為主流的趨勢下,當母親的女性朋友們也難得回家煮飯,學齡孩子要吃一頓母親下廚煮的飯菜,只有等到假日了。然而不少家長一到假日,就帶孩子上餐館用餐,街頭的餐廳愈開愈多,外國人也因此覺得台灣人很愛「吃」。
這些景象,讓我一位老外朋友覺得很不可思議。在歐美,上班族很少一天工作十個小時以上,他們都早早下班陪孩子,哪裡需要買禮物哄孩子到安親課輔班或才藝班?家長就是最好的才藝老師。然而在台灣成長的孩子,不是被雙親丟到祖父母或外公、外婆、親戚那裡隔代教養,就是被丟到安親課輔班,晚上快睡覺前才看得到雙親。
長期缺乏父母陪伴的孩子,衍生出來的社會問題很多,年紀小的可能墜樓或玩火,年紀大一點變成中輟生,成年後可能犯罪或變成啃老族……許多家長抱著「我不會那麼衰」的心態,總要到事情發生才來後悔,為什麼不事先防患未然呢?
我因工作,採訪過許多企業大老闆。曾經在一次赴帝寶訪問結束時,某老闆搖搖頭感慨地說:「妳看我事業做那麼大,出入有司機開名車接送,又住全台灣最有名的豪宅,很羨慕吧!我告訴妳,不要羨慕我。我老婆抱怨我都不陪她,現在三不五時自己出國玩;我兒子學成歸國後也不太理我,這屋子雖然大,沒有家人陪伴有什麼用?」
一個終其一生追求財富的大老闆,年過六十,回頭看自己的人生,竟感慨空有財富缺乏妻兒陪伴?!
如果你覺得帝寶人生太遙遠,我再說一個真實的案例:新北市某幼兒園的負責人是一位年近四十的美魔女。有次這對夫妻和我聊天,她主動向我提到:「我兒子是他前妻生的,我女兒才是我生的。」我很訝異,因為眼前這家人看起來如此親密,夫妻與親子間互動良好。
園長的老公告訴我:「我前妻會跟我離婚不是因為她介入,我離婚兩年才認識她。」這位朋友眼中不事生產的歐吉桑說,他前半輩子都在拚事業,每晚他回家時兒子都睡了。他前妻會提離婚,他一點也不覺得詫異。經歷過失敗的婚姻後,現在他寧願當老婆的助手,平常在家做家事,有空就到幼兒園幫忙。他告訴我,家庭才是人生最重要的。
(本專欄即日起將於隔周三見報。作者劉采涵,為資深媒體人,著有《孩子,請為我活下去》一書,期望每個孩子都能在父母豐沛的愛灌溉下成長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