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阿茲海默症(老人失智症)目前無有效治療方法,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神經內科主任甄瑞興說,記憶正常與失智間有「輕度智能障礙」的灰色地帶,及早發現有助減緩病情惡化,家屬也能及早準備。
失智症早期症狀容易被忽略,甄瑞興臨床觀察,約有三成患者因出現幻覺或妄想而早期就醫,七成患者延誤就醫。
甄瑞興說,研究顯示六成失智症患者因阿茲海默症引起,另外四成有很高的機會能藉由醫療預防,如中風引起的失智。憂鬱症患者也可能產生失智的臨床症狀,可透過治療痊癒。
台灣失智症協會祕書長湯麗玉表示,去年國內失智推估超過十九萬人,未來平均每年增加一萬名失智患者,民國一百四十五年台灣失智人口將高達六十二萬人。
失智症協會希望在台灣營造失智友善社區,已獲得近四百個人或團體聯署支持。湯麗玉說,位於前總統陳水扁居住過的民生寓所的「互助家庭」是失智友善社區一部分,未來打算就近先在民生社區示範推廣。
「互助家庭」有溫暖家庭式裝潢、引導失智長者行動的明顯標示、反光面消光處理、防撞設施、出入口警示鈴、治療性花園,並在固定時間,讓失智長者打麻將、下棋、寫書法、畫圖等。
台灣失智症協會今年屆滿十周年,除了積極宣導教育民眾有關失智症的知識外,也提供「瑞智互助家庭」的服務。輕度失智症者可參與瑞智學堂的課程、活動,減輕家屬的負擔。
協會也將在周六於松山文創園區一號倉庫舉辦國際失智症月活動「記憶九九─快樂的夏日懷舊市集」,現場提供免費失智症篩檢,並展出失智長者在接受藝術治療時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