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東訊】大鵬航空航測機的三名機組員,昨天終於尋獲,但三人均無生命跡象,且身體已成僵硬狀態,初步研判撞擊第一時間就已死亡;空軍嘉義基地出動海鷗直升機將遺體運往花蓮,由花蓮檢方相驗,釐清死因,後續事宜將由民航局統籌善後。救難人員說:「機頭像車禍一樣撞爛」。
昨天上午六時後,國家搜救隊及台東縣消防局特種搜救隊共二十四名隊員,由海鷗直升機與空勤直升機載運至失事點約七百公尺處,徒步挺進飛機迫降地;八時零九分發現正駕駛薛晨浩、副駕駛張明欽卡在駕駛座內,隨即於九時十六分在機身後段找到空照員錢煜新,但都已無生命跡象。
據搜救人員描述,航測機身左機翼有受損,但機身尚屬完整。救難人員描述,正、副駕駛遺體完整,身上還繫著安全帶,臉上及手臂有玻璃劃傷的痕跡,空照員則右手臂斷裂,身體多處撕裂傷,三人身體呈現僵硬。錢煜新被彈至機尾,可能遭變形的機身擠壓氣絕,救難人員須用破壞器材,才能把遺體移出,從發現三人遺體,到把遺體抬出機艙,花了一個多小時。
民航局:
求救訊號無時間差
這架失事飛機配有「緊急定位發報器」,透過無線頻道四○六Mhz,可以採取手動、重力撞擊或落水感應的方式,自動發布座標及求救訊號。
相關單位透露,截至一日上午取得正確座標前,共收到十次訊號地點,交通部曾建議國家搜救指揮中心派直升機,前往其中九次訊號較集中的地點搜尋,但國搜中心仍是以戰管雷達和航管雷達「最後消失點」為主。
民航局說,緊急定位發報器發出的求救訊號,國搜中心和交通部都是「同步接收」,並沒有所謂「時間差」的問題,已請相關單位整理這幾天的通聯、通訊及相關資料進行彙整。
大鵬航空航測機於上月三十日進行偵照任務時,隨即於中央山脈花蓮和高雄交界附近消失在雷達螢幕中,失去聯繫,經通報國搜中心,當天國搜大隊和台東特搜大隊支援花蓮縣消防局搜救任務,但首日無所斬獲;三十一日台東特搜隊員搭乘直升機挺進嘉明湖,適逢山區大雨溪水暴漲,陸空搜尋受阻。
九月一日發現失事飛機殘骸,但因天候因素,救難人員無法抵達現場外,海鷗及空勤直升機無法吊掛,人員隨即返回基地紮營,等待隔日救援;救援任務進入第四天,二十四名救難隊員於失事地點不到七百公尺爬上約五、六十度的陡坡後,花了近三十分鐘,艱困的抵達失事現場,並在機上順利尋獲三名機組人員遺體。
正駕駛子:
盼立即查明死因
「衝擊力道太大了,機頭都面目全非。」一名救難人員表示,這樣的撞擊力道,就如同車禍,根據現場狀況,研判撞擊的第一時間,三名機組人員恐早已傷重不治,況且機身迫降點是在約三部車大小且堅硬的空地上,並不是迫降在灌木叢上。
飛機迫降點,大約衝行十公尺後,機體才停止,但可能瞬間衝擊力道強大,飛機零件散落,不僅機頭全毀,嚴重扭曲,兩側機翼的引擎脫離,掉落機體前約五公尺處,飛機左翼也因撞擊而斷裂,甚至整片機翼移位;另外,左邊駕駛座艙門也彈落到右側約三公尺處。
正駕駛薛晨浩的兒子薛紹傑昨天搭著救護車,從花蓮機場陪同父親的遺體一起抵達花蓮市立殯儀館。他表示,目前家屬唯一的要求就是查明死因,「父親到底是飢寒交迫而死,還是迫降之後就罹難?」他也期盼能到失事現場招魂,將父親接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