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曙綜合外電報導】泰國行政管理學院(NIDA)民調中心日前公布「佛教徒如何祈求消災解厄」調查結果,八成六受訪者會誦讀佛教義理,約四成七到佛寺布施行善,約三成九選擇拜佛誦經,二成八採取坐禪的方式來消除苦厄。
這項調查也發現,近六成三的受訪者偶爾布施,約一成三選擇在重要日子布施,約一成二在佛日布施,只有近一成的人每天布施行善,平均每年布施行善五十三次,布施開銷四千四百銖(約新台幣四千四百元)。
對於佛教信徒而言,佛陀是「大醫王」,佛法是能治療一切病苦的良藥。關於如何消災解厄,佛教認為「真心懺悔自己的罪行和過失」才是根本之道,同時,必須皈依佛教、遵守戒律,以齋醮、誦經、布施、行善積累功德,才能獲得濟度、救拔或解脫。
據史載,早在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佛教逐漸興盛,皇室也會贊助民間舉辦齋醮、法會,以除瘟消災,篤信佛教的例如,梁武帝大通元年(西元五二九年),建康(南京)一帶瘟疫流行,梁武帝在重雲殿「為百姓設救苦齋,以身為禱。」梁武帝也採行「奏章」和「齋講」來消災,除了向上天陳述自己的「悔過」和「歸依」,並透過齋戒、講經、誦經等方式來宣揚佛法,以求解除病痛和災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