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量是一種行銷手法,是推廣的花招,是商場的噱頭。
限量利用「物以稀為貴」的心理,要大家搶購,要抬高價格。
限量有時是材料不多,有時是製造不易,有時是故意限量,有時只是煙幕彈,是否真正限量,製造者心知肚明。
從大賣場到小商店,每天都可看到「限量」的戲碼上演,尤其是開幕禮、周年慶,限量就是要扒光消費者荷包的代名詞。
不過人在職場,最好是「限量」,限量表示同質性不高,限量表示有獨特的本事,限量表示具少有的技藝,限量表示有充沛的能量。
在日新月異的時代,在競爭激烈的社會,在新人輩出的職場,限量才能持久,才能「奇貨自居」,才能禁得起考驗。
如何才能限量?多學幾種才能,多練幾種本事,多學幾種語言,多走幾個國家,多做幾種修煉,增廣見聞,拓展視野,多學習他人長處,多考幾張證照,總之本事不嫌多,只嫌少。
大學生雙修、三修比比皆是,主修、副修不勝枚舉。學不嫌多,不過要專精,否則樣樣通,樣樣鬆,也難與人競爭,「限量」要名副其實,不能虛有其表。(加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