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嘉義訊】古物收藏家盧文照三十年前一頭栽入石猴雕刻世界,透過一刻一鑿,將無生命的石頭變成栩栩如生的作品。
原本熱中收藏古物的盧文照,三十年前收購石雕大師詹龍的作品,相當喜愛,便在詹龍的指導下摸索雕刻石猴,後來又向石雕大師郭秋松學習,兩位啟蒙大師讓他與石雕結下不解之緣,常騎機車到溪邊撿石頭。
盧文照說,一顆石頭從素描、分比例、初步結構到細部完成,慢工出細活,不可躁進,不然稍不留神,心血付諸流水。盧文照表示,一刻一鑿,他鑿出興趣,將一塊石頭變成有生命力的藝術品。
盧文照參加過多次戶外創作與展覽,今年參加嘉義市第一屆石猴藝術戶外創作競賽,他從廟會獲得靈感,以諸羅溪石創作〈舞動桃城〉,擬人化的猴兒舞獅舞龍,表情生動,傳達節慶歡樂,奪得第一名,作品在嘉義市立博物館典藏。
盧文照創作石猴常配合節令及生肖;民國九十年的母親節,他創作名為〈母愛〉的石猴,母猴抱著小猴的溫馨畫面,母親看了相當喜愛。
盧文照有感於現今社會親情疏離,也創作了農業社會闔家歡樂的景象,將一對猴子含飴弄孫的石猴作品,擺在嘉義縣民雄鄉的自家門口供人欣賞。
盧文照巧手將猴子的神情及俏皮天性展現在作品上,憑對雕刻藝術創作的努力,在石雕界占有一席之地,作品也贏得極高評價,成為收藏家收購的目標。
盧文照雕刻石猴雕出自我風格,但認為還沒有最滿意的作品。年近六旬的他說,會繼續創作下去,希望有朝一日創作出最得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