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墾丁訊】由台灣大學昆蟲學系教授李後晶帶領的研究團隊,受墾管處委託對園內昆蟲種類進行普查,比對發現出屬於擬步行蟲科的三種世界新紀錄種和一種台灣新紀錄種;該項發現已在今年七月的《Elytra(Tokyo)》期刊發表,三世界新種均由李後晶命名。
擬步行蟲常在朽木上發現,吃食朽木上的真菌,在生態系的營養循環上扮演重要角色。發現的三種世界新種擬步行蟲,分別是毛角刺擬步行蟲、台灣擬迴木蟲及墾丁瓢擬步行蟲,台灣新紀錄種是小俏擬步行蟲。墾管處保育研究課長馬協群說,長相最特殊的是毛角刺擬步行蟲,雄蟲有類似公牛的犄角,觸角末端有鱗片狀的毛。
台灣擬迴木蟲過去一直被誤認是蘇門答臘擬迴木蟲,經家益本仁雄和李奇峰博士比對,確認是分布在墾丁的新種;墾丁瓢擬步行蟲則是棲息在南台灣低海拔棲地的新種,目前發現數量不多。而台灣首度發現的新種小俏擬步行蟲,過去出現在日本南九州種子島、琉球奄美大島和帛琉群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