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 光影寫作的藝術 名家沙龍 蛻變中的黑白

文/陳楚泉 |2012.08.18
1222觀看次
字級
作者簡介1947年出生,基隆市人,攝影資歷32年。68年服役海軍時接觸攝影,以人文動態著手而後靜態,專長黑白創作。曾任多所大學、公部門攝影班指導老師,現任基隆市電影戲劇業職工會理事長、基隆市攝影學會榮譽理事長、台灣攝影學會榮譽博學會士等。經常受邀擔任攝影比賽評審

文/陳楚泉

近幾年在各種攝影展裡,常發覺很多作者以黑白作品做為表達形式,這並不意人們懷舊心態重現,而是黑白攝影確實具有獨特的藝術性。彩色照片可營造出繽紛的美感及視覺享受,但有時會因色彩干擾而無法顯現主題,感覺少了些內涵,而同樣一幅作品以黑白來表達,會更強烈、更有意境、更耐看,也更能展現真實攝影藝術創作的理想。

傳統攝影是以底片來創作,近代因為影像科技的進步,攝影進入了數位時代,數位雖然帶來莫大的方便,也讓攝影變得更普及,但無形中卻失去了原有的真實性。以黑白影像來說,數位拍出來的影像雖然感覺較綿密,但是黑太黑、白太白,反差太大,會失去細節,遠不如底片創作的質感。

傳統相機影像的形成是:光及影像藉由軟片上的鹵化銀粒子感光,產生氧化(起化學作用),因受光影像的顏色深淺不一,階調不一,銀粒子產生氧化的層次亦不盡相同,經過沖片顯影,把已感光的氧化銀還原成金屬銀,再由定影除去沒感光的鹵化銀,最後形成的影像,暗部的層次或亮部紋路細節都能兼顧,而創作者也能在暗房作業中,傳達自己創作意圖。



貼心小便條:



什麼場景適合黑白攝影?陳老師表示,人文寫實創作、色彩過於單一、顏色雜亂顯眼搶走主題,或天氣不甚理想比如陰天,以及拍造型、線條時都適合。目前許多數位相機都有黑白模式,若無,也可用軟體後製轉換,但要注意,數位彩色影像可後製轉成黑白,但以黑白模式拍攝的照片,則無法還原成彩色喔!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