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軍人退撫基金失衡惡化情況嚴重,去年首度出現收入小於支出,實際退撫支出占退撫收入比率達百分之一百零七;今年截至六月底,撥付占收繳數更高達百分之一百一十七,即收入一百元卻要支出一百一十七,監委不排除啟動調查,也有考試委員認應走回恩給制,由國家編列預算處理。
全國有六十二萬名軍公教人員參加退撫基金,相較軍人退撫的情況,教育人員退撫基金支出占收入比率為百分之七十五,公務人員退撫基金則僅百分之六十一。
如果從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八十四年成立以來累積情況看,軍職累積支出占累計收入比率為百分之七十二點五,教育人員為百分之四十五點五,公務人員為百分之三十點七,軍職人員的問題最大,公務人員則相對穩健。
軍人退撫基金嚴重失衡,能否走回恩給制,編列預算支應,或是以其他方式因應,以防範拖垮整體公務人員退撫,引起監察院與考試院關切。
監委楊美鈴說,相較教育人員平均五十三歲、公務員五十五歲退休,軍人平均退休年齡僅四十三歲,如果把軍職請領一次退伍金人數納入,平均二十九點九歲就可以領退休、退伍金;很多軍法官、軍醫師,在學時享受公費生待遇,等到服完該服役的年限,就申請退役,一方面照領退休金,一方面開業有收入。
楊美鈴質疑,軍人的退撫條件與公教人員退撫條件不一樣,合不合理?如果不合理,是否該有修補措施?監委程仁宏也認為不能放任以拖待變,不排除啟動調查。
不止監察院關切退撫基金問題,考試院長關中也曾提出「一定要讓軍職人員退出退撫基金,否則將拖垮整體退撫基金」的警訊。
考試院銓敘部長張哲琛指出,兩年前就開始提醒國防部、行政院,國防部也陸續提出解決措施,包括將軍人課稅增加的收入,部分挹注軍職人員退撫,行政院日前也通過修法,提高退撫基金提撥標準。
此外,國防部也在檢視軍人退休制度。參考國外退撫制度的例子,有些國家規定,可以早退,但要等到六十歲、甚至六十五歲才能開始請領退休金。
考試委員蔡良文認為,軍人與國家的關係,和公務員與國家的關係不同,退休金制度也要有不同設計,軍職應該走回恩給制,由國家編列預算支應退休金、軍人無須自行提撥退休基金。但如果重回恩給制,也有另一種聲音認為將使政府面臨更龐大的財務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