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經建會昨天舉辦「所得分配研討會」,行政院副院長江宜樺致詞時,引用東西方哲學家孔子、柏拉圖對所得分配的看法,表示經濟成長的果實若不能讓全民共享,就失去成長的意義。
江宜樺表示,拉近社會財富懸殊比例,是古今中外努力的課題,他引用柏拉圖的看法說,一個理想國家中,最富有與最貧窮的收入差距,不應超過四倍;孔子也說,不患寡而患不均。他說,雖然我國比起美日等國的貧富懸殊相對溫和,但貧富懸殊會造成相對剝奪感,成為社會不安定因素,政府擴大社福支出、稅制改革、提升就業人力素質,增加國民實質收入,讓大家分享經濟成長的果實。
政府統計,我國兩年前的國民所得平均最高和最低相差六點三四倍,去年降為六點一九倍。中華經濟研究院長吳中書指出,從歷年資料來看,台灣所得分配不均將日趨惡化。吳中書分析影響所得分配不均因素,經濟成長快,可以改善所得分配;經濟成長不好,如二○○一、二○○九年,所得分配惡化。
吳中書表示,如何因應所得分配不均,短期歐債和美國的經濟問題不易快速調整,中長期是人口老年化明顯,財政收支入不敷出,都需長時間改善,無法馬上有效果。他認為,所得分配不均問題,不能再期待政府補助擴大,目前社會福利占比重,且占比易升不易降,如因此排擠公共建設支出,對社會長期發展不利。讓經濟穩健擴張是最好方式。
吳明機指出,我國以家戶為單位衡量的吉尼係數,歷年均能維持在零點三五以下,低於國際警戒線零點四,變動趨勢也相對穩定。另以「每人」計算所得差距倍數已為國際趨勢,我國二○一○年「每人」所得差距倍數為四點二五倍,不僅低於南韓的五點六六、日本五點一三倍(二○○九年)、新加坡十二點六倍,在世界其他主要國家,僅次於北歐福利國家。
吳明機表示,在少數公布每戶所得差距資料的國家中,我國二○一○年所得差距倍數為六點一九倍,也低於日本、美國、新加坡及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