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軼事】 漫談後周世宗之死

林伯謙 |2012.08.09
2317觀看次
字級

唐末五代後周世宗柴榮(九二一—九五九年)於顯德二年(九五五)四月下詔整飭寺院,沙汰僧尼;九月又敕令百姓繳出銅器佛像,國家會給予補償,如逾期不繳,被查出超過五斤,就是死罪:「除縣官法物軍器、寺觀鐘磬鈸鐸之類聽留外,自餘民間銅器佛像,五十日內悉令輸官,給其直(值);過期不輸,五斤以上,其罪死。」

世宗並謂侍臣:「卿輩勿以毀佛為疑,夫佛以善道化人,苟至於善,斯奉佛矣。彼銅像豈謂佛耶?且吾聞佛志在利人,雖頭目猶舍(捨)以布施,若朕身可以濟民,亦非所惜也。」

世宗反藉佛法來辯解毀佛的合理性,他說佛教勸人為善,只要行善便是奉佛。那些銅像哪算是佛?何況佛的頭目都捨得布施了,世宗說他自己的身體如能利濟百姓,一樣在所不惜。

司馬光《資治通鑑》卷二九二對此給予高度評價:「若周世宗可謂仁矣,不愛其身而愛民;若周世宗可謂明矣,不以無益費有益。」

結果據志磐《佛祖統紀》卷四二說:「是歲廢寺三千三百三十六所,以所毀像鑄周通錢」,這與歐陽脩《新五代史.世宗本紀》說法完全吻和。

至顯德六年,世宗在北伐契丹途中染疾,班師回汴京後崩殂,得年才三十九歲。

史書並未詳載得何病,但宋人盛傳是癰疽之疾,王鞏《隨手雜錄》說世宗毀像鑄錢,鎮州(今河北石家莊正定縣)觀音像因高大而倖免。及世宗北伐,「命以砲擊之,中佛乳,竟不能毀。未幾,世宗癰發乳間而殂。」

在王鞏之前,楊億《楊文公談苑》則記世宗以斧钁自胸擊破鎮州大悲像,因而病疽發胸間。楊書已佚,曾慥《類說》卷五三有轉引云:「周世宗毀銅佛像鑄錢,曰:『佛教以為頭目髓腦,有利於眾生,尚無所惜,寧復以銅像為愛乎?』鎮州大悲銅像甚有靈應,擊毀之際,以斧钁自胸鏡破之。後世宗北征,病疽發胸間,咸謂報應。」

楊億的說法在佛教典籍常被引述,惠洪《林間錄》卷上又補入世宗毀像時「太祖親見其事」、「因信重釋教」,更增添周世宗惡報、宋太祖親睹而信佛的真實性。

惠洪言太祖親見毀像之報,並非個人杜撰,明代心泰《佛法金湯編》卷十一轉引與惠洪同時的祖秀《歐陽(脩)外傳》也載「太祖目擊周世宗鎔範鎮州大悲菩薩銅像,鑄為錢」,於是密訪麻衣和尚,和尚預言不久當有聖帝大興,「興則佛法賴之亦興。」因此太祖即位後,屢建佛寺,歲度僧人。

到了志磐《佛祖統紀》卷四三,除依惠洪、祖秀傳述,又再補入宋太宗也見此報應:「時太祖、太宗目見之。」這應與太宗繼續修鑄寺像有關。

太宗端拱二年(九八九),田錫奉敕撰〈重修鑄鎮州龍興寺大悲像并閣碑銘并序〉,田錫寫到像毀之際,於蓮座中有字云:「遇『顯』即毀。」印證了事有前定,因此既「革有周之正朔,造皇宋之基業」,從太祖乾德(九六三—九六七年)年間開始重鑄千手觀音,修建大悲寶閣,至太宗才完竣,因此也將太宗納入。

志磐《佛祖統紀》卷四二還引《神應錄》記世宗死後在地獄的慘狀:汴都將士周百勝夢入地獄,見一黑人臥大鐵床,「獄卒持鑿破其胸,灌以銅汁,叫聲不可聞。」原來這位身形焦黑的人,便是毀像受報的周世宗。

而事實上,周世宗果真親自鑿破鎮州大悲像嗎?

在《正定縣志.古碑刻》中記錄現存宋人寺碑,除田錫碑文,又有惠演〈龍興寺鑄金銅像菩薩并蓋大悲寶閣序〉、葛蘩〈龍興寺大悲閣記碑〉、徽宗宣和六年刻立〈金銅大悲像紀碑〉。碑文清楚說及唐代自覺禪師造金銅大悲像,至五代契丹犯境,燒熔菩薩胸臆以上,便取泥修補之,後來世宗令毀銅像,「取卻下面銅」,又以泥補塑金身。

由此可見世宗下令毀像鑄錢時,鎮州大悲像上半身已非銅鑄,所以世宗何需以斧钁毀之取銅?故推斷世宗應未自胸鑱破鎮州銅佛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