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爸爸早知道他的夢想會成真,我相信他當初一定會許下對我們全家人最好的願。
爸爸是我們一家八口唯一的經濟支柱,靠著沉穩的駕駛技術及方向感,開著老舊而乾淨的計程車,穿梭北台灣大街小巷。在那個沒有GPS的年代,地圖深植在爸爸的腦海裡,印象中爸爸帶我們出遊從沒迷過路,總覺得跟爸爸出門絕對不會迷路,我們如果要去哪裡,總是先問爸爸路該怎麼走,姐姐拿到駕照要開車上路,也是爸爸在旁邊提醒姐姐開車注意事項,在爸爸的道路駕駛訓練後,姐姐才安穩地獨自開車上路。
爸爸喜歡寫書法,也喜歡學習新的事物,電腦、英文、日文、國畫他都很認真的學過,還擔任班長、總務等職務,跟班上同學都維持良好的情誼。
在媽媽罹癌治療期間,爸爸每天基隆林口奔波,載媽媽去電療,生活中的不如意常讓他難過,所以他說:「我現在頭腦要放空,不再去想這些事,放空以後就不會為這些事煩惱。」
後來,鮮少生病的爸爸開始耳鳴、胸悶,幾經檢查才知道爸爸的甲狀腺需要開刀,但是手術過後陸陸續續狀況不斷。首先,是爸爸駕駛的穩定性愈來愈差,坐他的車再也不安穩,所以我們請爸爸把車賣了,從此出門改搭大眾運輸工具。再來是爸爸的記憶力愈來愈差,總是問著相同的問題,一開始我們以為是年紀大所以記性差,但是漸漸的爸爸開始迷路,原來爸爸得了失智症。
初期爸爸很難過,會哭著跟媽媽說,他怎麼會得到這種病,什麼都記不得。隨著病情緩慢演變,爸爸連自己得失智症這件事都忘了,現在爸爸的頭腦正朝著愈來愈空的情況邁進,即使我們試圖讓他多想起一些事情,但是他的腦海中只記得一些事,而且時間也停留在好幾年前。
爸爸忘了我們已經在基隆定居四十幾年,常常跟媽媽說要回瑞芳老家,爸爸忘了奶奶已往生,常常說好久沒回去看奶奶,還說要打電話給她。問爸爸有幾個小孩,他要想很久,每天爸爸洗完澡,媽媽就要看看爸爸有沒有換上乾淨的衣服。問現在是民國幾年,爸爸的答案通常停留在九十六年,而爸爸現在的隨身寶物就是口琴跟歌譜,因為他還會吹口琴,吹著口琴的爸爸有著當年十項全能的神情。
失智症帶領爸爸回顧他的年輕時期以及人生中的缺憾,瑞芳老街跟鄰居、沒有常陪伴阿媽的失落,這些都成為他談話的主題,也深深牽引著他的思緒。以前我們都試圖跟爸爸說事實,但是,這對他很殘忍,順著失智者的心意,才是照顧他最好的方式。
爸爸是我們心目中的巨人,不懂的問題、不會的事物,找爸爸就對了,當爸爸如願的頭腦放空,看著爸爸茫然的眼神跟迷路的身影,我希望爸爸即使糊塗,也要活得快樂自在,我相信爸爸如果早知夢想會成真,他當初一定會轉念,積極面對人生中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