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十六、七歲青少年,從小因父母沒時間照顧他,買一台電腦給他玩,從此迷上線上遊戲,連學校也不去,有一天父親威脅要拔掉網路線,沒想到他竟用電腦砸父親,父親只好報警,最後在警察建議下求助醫師,進行心理諮商。
這位青少年縱然行為不對,但父母必須為孩子的壞習慣和對他缺乏關愛負責。反觀最近模範父親紛紛出爐,各個背後都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值得效法。
大部分的父母花太多心思在追逐物質的滿足,忽略孩子的道德觀及品德教育,導致青少年吸毒、迷網咖事件層出不窮。為了防止青少年沉淪,應該在他們出現行為偏差時多關注、引導,多一點時間陪伴。
偶而帶他們上教堂或佛寺心靈淨化,或陪孩子看場有啟發性的電影回家分享,到戶外踏青散心,帶他們去當義工,都是不錯的方法。
平常多灌輸明辨是非的能力,多給孩子愛的抱抱,才不會落得事態嚴重,後悔莫及。
亞里斯多德曾說,我希望子女「心中常有別人」,這種性格會成為一筆無形的資產,與其功成名就,卻缺乏他人真誠的關懷,我寧願子女精神富足、廣結善緣;與其才能出眾而心高氣傲,目中無人,我寧願他們資質平庸卻溫柔敦厚、正直善良。
今天是父親節,亞里斯多德的話值得省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