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全(左一)和許麗慧(右一)在母親陳李足(右二)的接引下,走進佛門,兒子李鎧然(左二)是優秀的佛光青年。
圖/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提供非報系
【人間社記者郭貴娟板橋報導】「母親陳李足之前都參加普門寺法會共修及婦女法座會,一九八九年,全家跟隨母親到佛光山桃園講堂參加法會及共修,之後板橋講堂成立,媽媽說,『板橋現在有道場,你們到那邊就近聽經聞法。』」現任北區協會副會長的李德全與同修許麗慧,談起母親的接引,讓全家有了信仰傳承,洋溢著滿滿幸福。
皈依三寶,成為佛化家庭
「有投入,才能深入;有付出,就能傑出。」對李德全闔家而言,是最佳寫照。他從民國一九九二年皈依三寶、翌年加入國際佛光會後,連續承擔板橋區海山分會會長、板橋區督導長,曾任國際佛光會理事、受聘檀講師、二○○八年負責北區協會副會長至今,感謝佛光會給予可以展現人生的寬闊舞台。
同修許麗慧說,自從全家在板橋講堂參加大師主持的皈依典禮後,每逢周六都參與共修,乃至都市佛學院,娘家媽媽蔡玲愛也加入佛光人行列。三名子女采潔、鎧然、亭緯,從小跟著到講堂參加共修及法會,並聽法師開示,接受佛法薰陶,性情溫良謙和,不但不需父母操心,在無形中亦長養菩提種子,感謝佛光山為兒童、青少年、青年施設的種種教育因緣,讓菩提幼苗有機會茁壯。
發心服務,感念佛光教團
兒子李鎧然談起接觸板橋青年團的因緣,是因從小參加夏令營活動,年紀漸長,希望投入夏令營的工作回饋道場栽培,營隊結束後,便加入青年團。他去年十月退伍之後,因感動於大師建設佛陀紀念館的慈心悲願,加上過去曾與慧屏法師結緣,退伍後便在山上服務,盡棉薄之力,長養悲智願心。
許麗慧與李德全鶼鰈情深,從信仰學佛中,有許多法喜可分享給家中成員,無形中落實「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三好自然地成為家庭核心價值;李家的親子互動準則是「多一些讚美的聲音,多一些關懷的溫情,多一些互助的行動,多一些忍耐的智慧;彼此相互學習,常懷慚愧、感恩之心。」夫妻倆笑稱,大師的法語,確實是現代治家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