柿餅的製作,乃是為了舒解柿子生產過剩,以及改變其食用方法與延長貯存,而製成的乾果食品。
去皮曝曬風乾的柿青,經二、三日後,開始變軟,表皮顏色亦由黃橙色轉變成淡棕色,這時即由老師傅以熟練的手法,一個個把它捏成扁平型(日本柿餅為桃型),再放回柿篩上繼續日晒,同時,一天指壓一次,連續四天四次後,將柿蒂翻朝上,使柿餅定型,接著再日晒一天,這道日晒風乾的過程,大約六─八天,柿餅晒成八分乾,就是風味俱佳的食用柿餅了。或是讓水分完全晒乾而成柿干,則又是一番可口的風味。
柿餅的另一種特色就是柿霜。柿霜是呈現在柿餅表面的一種白色粉末,是柿餅經過一段時間乾燥封存之後,自然產生的結晶粉末,味甘潤口。根據藥學記載,有袪痰止咳的功效,藥用價值極高。這種柿霜,一遇潮濕的空氣或處理不當,很快就會消失,因而售價昂貴,是有其道理。但是市面上所看到的柿餅,很少有自然產生的柿霜,絕大多數是在柿餅上洒了太白粉之類的白色粉末,不明究裡的消費者很容易上當。
柿餅在晒乾過程中,完全靠經驗,最忌諱的是下雨,還怕颳南風,帶來潮濕的空氣,會影響柿餅的風味,且加速柿子腐爛,因此,新埔鎮旱坑里的柿餅加工廠,都備有簡易的烘乾室,經烘乾幾小時,還有殺菌作用,這樣就可保存柿餅的色澤鮮豔,惟天然的風味蕩然無存,這便是現代與傳統的不同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