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五年至今,PIS A與PIRLS國際性學生閱讀評量中,台灣全民閱讀能力明顯下降。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致力打造書香社會,佛光山寺與佛光山文教基金會長年陸續添購雲水書車,未來共有三十六台書車擔負將書香、知識帶入偏鄉地區的重任,緩解現今隔代教養、閱讀環境不良等問題,因為閱讀力的好壞,直接影響國際競爭力。
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十四日於佛光山麻竹園,首度舉辦佛光山「雲水書坊—行動圖書館」講習會,佛光山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如常法師表示,此次講習會有來自國內四十六個單位、一百二十位代表與會,師資陣容邀請佛光山文教基金會會長慈容法師,國家圖書館館長曾淑賢、教育部國民教育司科長武曉霞談台灣閱讀概況,與未來改進的方向,希望透過文教基金會的力量,提升偏遠地區與社區的閱讀力,營造書香社會。另外,課程安排包含了解創建書車的精神、目的、編目方式,以及未來募書方式、義工與司機培訓課程。
慈容法師希望推廣雲水書坊後,當地男女老幼都能受惠,而如何提高書坊的利用價值?地點、時間、運作方式是重要關鍵,他強調,前一至二個月要記錄借閱情況,必須考量到書本的重量與人力管理等因素。另外,如果書坊走入校區,則必須考量學校下課的時間,書坊可以與政府、學校合作,也可以結合讀書會型態,邀請當地義工為小朋友說故事,以輕鬆活潑的方式讓大眾喜愛閱讀,帶動讀書樂活風。
國家圖書館曾淑賢館長說:「兩個月暑假期間,建議孩童善加利用時間閱讀。」對於偏鄉孩童閱讀情況,她認為行動書車進入偏鄉,對孩子有明顯幫助,若孩子利用行動圖書館的資源,建立閱讀興趣,有助於提升競爭力、創造力。國教司科長武曉霞表示,希望雲水書車能彌補偏鄉國小學校藏書種類與數量的不足,並建議雲水書車可視當地國小圖書館的藏書情況,調整書目種類。
如常法師表示,閱讀是一輩子的事,台灣人不是不愛讀書,只是迫切需要友善的環境與帶領人,才能引發學習的動力。希望透過民間個人捐書、捐款、擔任義工、協助宣傳;更希望企業機構、在地企業發起員工捐書運動、企業擔任義工、認養站點。募書類別有「兒童青少年圖書、中英文圖書、期刊」,除了書以外,更需要大量義工的參與,雲水書車竭誠歡迎喜愛閱讀、熱愛教育,及具服務熱忱的人士投入義工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