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長永光法師親自帶領同學當啦啦隊,為佛光大學籃球隊打氣。
檢視入學初心
文/火淑伶(女眾學部專一班)
參學之旅北上到了台北道場,住持覺元法師在如來殿為大家開示,他先介紹殿內供奉的五方佛,及四大菩薩壁畫,接著叮嚀我們要禮拜五方佛,去除自己的貪、瞋、痴、慢、疑,才能深入經藏、智慧如海;並要效法觀音、文殊、地藏及普賢四大菩薩悲、智、願、行的精神,才能自覺覺他、弘法利生。
覺元法師因「地」的精闢開示,立刻讓我聯想到山上「不二門」之義,應該就是要我們在修行的道路上沒有第二個法門——要一心一意、一師一道,好好地安住身心,一路向前,邁向未來。
我是該好好檢視自己是否忘失了就讀佛學院的初心,既然進來了,可不要浪費在學院學習的機會,可不要再將外面的習氣緊繫著不放。未來在佛學院的日子,期望學會肯定自己、開發自己、展現自己。
開心面對一切
文/張宏凱(女眾學部專一班)
為了前往佛光大學為佛光盃大學女子籃球邀請賽加油,我們一行先到了宜蘭蘭陽別院參訪,不僅巧遇大師,還親聆了師父上人初到宜蘭弘法的辛苦生活,以及在弘法過程中遭受的種種打擊與困難。因此更感受到師父為佛教、為眾生的大無畏精神。
這給我深刻的反省:不管別人怎麼對待自己,都應該要很開心面對,用慈悲和寬容去對接受,如同大師提倡的「人人行三好,世界更美好。」
我給自己預約更美好的未來。
化煩惱為菩提
文/蕭琇晶(女眾學部專一班)
佛光大學,是一所僅十一年歷史的年輕大學,可是今年的推甄錄取率居全國之冠。這樣的辦學成果,得之不易,背後的辛苦,總不為外人道。
但誠如大師的開示,挫折、逆境往往是自己想出來的,只要面對,沒有解決不了的,佛光大學短短十一年有如此的輝煌成效,可為明證。參訪佛光大學,給了我很大的觸動——不應讓挫折像連續劇一樣,天天在腦海中上演,而應勇敢面對,發心承擔,化煩惱為菩提。
因此我們能來參訪佛光大學,並在光雲館出坡,又歡喜又感動,我們與有榮焉!
將感動周轉出去
文/吳雪芬 (女眾學部專一班)
我們每到一間佛光山別分院道場,都受到當地法師及師兄、師姐們的熱情歡迎與招待,視我們為貴賓,無論是集合場所的布置、用餐菜色的擺盤,無一不是經過精心設計,內心好感動。
這七天的參學,給自己的功課是:不能只是一味接受他人的給予,而是要學習付出;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更加發心與人結緣,將三好、四給落實生活中,真誠待人、服務大眾,讓這份感動「周轉出去」。
很感謝院長及老師費心的安排,我們滿載法喜、感動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