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衛生署調查近五年出國民眾,三成五受訪者表示曾出國買藥。例如到美國買維他命、到日本買保健食品、到大陸買雲南白藥都是「大宗」。民眾偏好出國買藥的前五大「目的地」,日本是「首選」、其次是美國、大陸、泰國及港澳。衛生署提醒,出國買成藥,須注意用藥安全。
不少人出國會買藥品、保健食品當「伴手禮」,或孝敬長輩。衛生署對上千名二十歲以上民眾調查,八百多人近五年曾出國,三成五出國時曾買藥。
調查發現,國人到日本以買保健食品、皮膚藥為主,到美國則「鎖定」大型超市四處可見的「善存」等維他命或關節保健食品,到大陸則買雲南白藥等皮膚用藥、痠痛藥膏。
衛生署昨天在機場舉行記者會,展示國外常採購藥品,不少人經過時,都說自己曾買過、用過,衛生教育推動委員會執行祕書廖崑富表示,顯示國人出國「愛買藥」。
廖崑富說,從國外採購藥品、保健食品,往往是「聽口碑」,但別人用了未必適合自己,有些國外買回的藥品或保健食品,說明書用日語、泰語記載適應症、禁忌,國人可能看不懂,例如有些含中藥麝香,雖註明孕婦不宜,國人可能沒注意而誤用。
各國藥品管制標準不一,皮膚用藥、痠痛藥膏可能與皮膚接觸造成傷害;保健食品則可能內服傷害身體。
衛生署長邱文達提醒民眾正確用藥應該詢問藥師,生病看醫師,認明清楚標示才有健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