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間社記者觀珣綜合外電報導】日前,文物保護專家在大陸浙江省寧海縣深甽鎮龍宮村,發現一部保存四百多年且完好的佛教經卷《華嚴經》,古籍專家予以極高的評價,建議申報《國家珍貴古籍名錄》。
這部《華嚴經》誕生於明萬曆年間,全卷共八十冊,藏於龍宮村的有五十多冊。經古籍專家劉開升等鑑定後認為,龍宮《華嚴經》經歷四百餘年,依然字墨如漆,紙白如玉,且字體雋秀飽滿,尤其是版畫精緻,圖文並茂,寫刻精美,有較高的文物、文獻和藝術價值,是佛經中少有的善本、珍本。雖然沒有專業的藏書設備,四百多年來經歷了多次劫難,但這部經卷依舊保存得相當完好,僅有些微損傷,比如有很多蟲洞,紙張也已經非常脆弱。
村口有一座陳氏宗祠,是村裡最重要的建築,基本上還保存著明代建造時的原樣,經卷就存放在這裡。村裡八旬耆老陳林科說:「起先,經卷是放在村裡的集福寺,後來藏到宗祠匾額後面,吹不到風,淋不到雨,曬不到太陽。在動盪的年代,也躲過搜索,存留了下來。」雖然不知這部《華嚴經》何以流落到龍宮村,村裡沒多少人能看懂這部經卷,但這並不妨礙他們對於經卷的愛護。
杭州圖書館專題文獻中心古籍組仇家京認為,該經卷確定為明刻明印本無疑,其價值主要體現在折裝的裝幀形式,在明刻本中十分少見,其歷史文物性和藝術代表性都很高,要立即進行搶救性保護,並建議申報《國家珍貴古籍名錄》。不過寧海縣深甽鎮幹部胡志漢打算把經卷送到浙江圖書館進行全面修復,然後送回龍宮村,作為鎮村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