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長在上一個世紀又居住鄉村的我,眼中、心裡對稻禾最是親近,不論在哪處見到稻田,情緒總是昂揚起來,稻田!稻田!是我現在不常接觸,少時卻日日要相見的場景,它幾乎是朋友啊!
家在新竹湖口的時候,小院窄過道的竹籬外就是水田,隔著籬縫隙就能望見汪汪的水、嫩綠的秧苗、翠碧的禾浪,終至,稻穗長大、胖壯,擠著擠著擠過籬隙伸了淺棕黃的穗頭到我們家來打招呼了!
上學放學的路上更是左稻田右稻田,清早見農夫在田,黃昏也見農夫在田。同學也多是農家子弟。
偶時在同學家吃飯,我十分專注於他們滋味和我家菜色完全不同的蘿蔔乾、燉大白菜、炒莧菜……而他們卻只顧自謙地說:「自己家種的米,不能和濁水米比較,但還好吃就是。」
那時我只覺奇怪,那米很美味啊!美味的米不能和濁水米比較,濁水米,濁水米究竟有多麼厲害?課本裡也說濁水溪流域土質肥沃產好米,湖口的泥土不夠肥又缺雨水,可確實味道很好……
長大以後,我終於吃到著名的濁水米,也才知道關於濁水溪。
濁水溪是台灣最長的河川,是第一大河!全長一八六點六公里。流域寬廣,面積達三一五六點九平方公里,差不多是一個台灣的十分之一。溪上游的山地降雨量大,又多是易受侵蝕的頁岩、砂岩,因此溪水沖刷後挾帶大量泥沙,水質變得渾濁,日據時被命名濁水溪。它的水含沙量最高時是淡水河的十倍,高屏溪的十五倍!河水流經彰化、雲林、南投、嘉義等縣分,同時將台灣西部區隔為南、北兩半,濁水溪上游因地勢起伏雨量又多,造成豐厚的水力,建有萬大水庫、頭社水庫、霧社水庫、日月潭水庫等多處水庫(全是有名的大水庫!)及大觀一廠、二廠,明潭、鉅工等發電廠,下游由雲林縣林內鄉起用於灌溉。
濁水渾濁也有可愛的傳說:說水源地有兩隻金泥鰍兩隻金鴨母,鴨母要吃泥鰍,泥鰍要逃命,於是泥鰍便在泥中水中翻鑽奔逃,兩隻鴨母在水裡泥裡用嘴喙挖掘,泥地便柔軟了,水便渾濁了。(咦?有的傳說是一隻金泥鰍一隻金鴨母!)
濁水溪流經的縣分各有各的埤、圳,以彰化為例,有一條人工的莿仔埤圳,由溪州引濁水溪水入圳,經溪州鄉、埤頭鄉、二林鎮行灌溉之功,灌溉餘水再由二林入二林溪。
莿仔埤圳日久沉積許多沙泥,這種被稱「濁水膏」的沙泥有一說:「烏土變黃金」滋潤澤補了彰化的土地,溪州冠軍米「真珠米」、「紫糯米」;埤頭的「金農米」、「中興米」;花壇的「金墩米」;二林的全彰化水稻面積第一名成績,都很著名,都蒙受了莿仔埤圳的照顧。而二水米、田中米及許多年都入選「十大經典好米」的竹塘米,也都是濁水溪寵愛的彰化田地生長出來的。
雲林、南投、嘉義各自有濁水溪肥沃沖積土種植出的好米,諸如:日據時日本天皇御用的西螺米、雲林莿桐、林內產的優質濁水米,「芋香米」、「清健米」、「三好米」更是聞名!全台最大的稻米低溫保鮮中心也在西螺。南投「名間米」、草屯鎮「草鞋墩米」……以及,許許多多其他的農產作物都日日年年的仰賴著濁水溪。
真是一條奇異又有用的大河啊!
濁水溪發源於合歡山東峰與奇萊連峰間的佐久間鞍部,由彰化縣大城鄉與雲林縣麥寮鄉間入台灣海峽,在入海口處,溪與海還共同孵育出蘊含無數寶物,生養品種多樣動、植物的天然溼地。
但是,麥寮鄉早在一九九一年建了台塑王永慶的六輕(第六套輕油裂解廠),六輕一九九九年開始排放VOCs(揮發性有機物)之後,麥寮與周邊的台西鄉、東勢鄉、崙背鄉、四湖鄉共五鄉全癌症發生率顯著增高,僅只是台西鄉的肝癌與全癌症發生率竟然就極可怕地分別成長了三成及八成!而麥寮鄉的急性骨髓樣白血病發生率也一年比一年高!其他病症也不合常情地偏高,更不要說小學生長年戴口罩上課,居民日夜嗅聞惡臭生活品質低降,且難以入眠。
因此,當八輕(國光石化)醞釀建廠時已經受害多時的雲林縣民站出來怒吼了,縣民反對得太激烈,縣政府終於低頭,沒有繼六輕之後又弄一個有錢賺卻傷了天害了民的八輕怪獸來!可是雲林縣不敢要的彰化縣的縣政府竟然要了!彰化縣政府違背民意,答應八輕在大城鄉設廠,彰化人民早由麥寮六輕認識了「現代化」的可怕,反應十分迅速、團結地,立時在彰化當地向地方政府抗議,也跑到台北向中央政府抗議,雲林、彰化原有世傳的農業與漁業,不願承受根本承受不了的現代化工業!民意正義站作一處,政府不得不顧慮,國光石化終於「暫緩」。
六輕與八輕在濁水溪史上是一定要記上一筆的呀!
濁水溪是有個性卻不亂鬧脾氣的一條河,下游以南是熱帶型氣候,以北則是亞熱帶氣候,氣候有這樣大的差距,日據時在濁水溪以南勸農民種甘蔗,在以北勸農民種稻米,而居民也將河以北港口稱「頂港」河以南港口稱「下港」,漸漸台灣南北人文也以濁水溪以南以北區隔了。(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