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上讀到日本早年的紅星高峰秀子退隱後的生活,她在五十歲那年丟棄一切,把九間豪宅改成三間,賣掉所有華服及絕大部分家具,只留一張桌子四把椅子,兩個杯子兩個碗,並且資遣掉女傭。
最近電視上重播「上帝也瘋狂」老電影,看到當地原住民把一個可樂瓶子作了那麼多的用途,真是嘆為觀止。林海音女士曾在訪問美國後幽默地說:「美國人的廚房裡有那麼多工具,卻只做出簡單的食物,中國人只用簡單的工具,就能做出滿漢全席。」但現代中國人的廚房,工具也日漸增多了,我們已經漸漸退化(或進步)到不會用刀切蘿蔔絲,因為有專門的刨子。在物質豐盛的今天,很多東西就像「大貓走大洞,小貓走小洞」一樣多此一舉(一買)。
好幾位朋友搬家時,清理丟掉很多衣服和東西,到新家也沒重新購置,結果發現生活中沒有那些,一點也不缺或不方便,甚至忘了丟掉的是哪些東西。足見我們生活中,大多數是太多而不是太少。
現代人掛在嘴邊的減碳生活,好像是多麼難以推行,其實不過是一念之間、是少買。日本人最會發明小日用品,雖然很有巧思,有些也的確可增加使用方便,但有些卻「太超過」,有位朋友看見電視上報導一種洗米不漏米的設備,不禁冷笑道:「手是幹嘛用的!」
希望那些「生活用品發明家」,少發明什麼新鮮東西。多發明一些一物多用的方法,為地球減輕一些負擔吧。?